红手指读后感600字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手指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红手指读后感600字一
《红手指》听完了,原谅我的智商,原谅我的理解能力,当语言消失的一刹那,脑子仍沉浸在半糊涂半清醒的状态。
静静地思索了一会儿,整理了一下头绪,东野大叔这本书究竟在写什么?
这部作品在篇幅上其实并不是太长,案件情节不是太复杂。以一个女童离奇身亡展开情节逐渐走入诸多社会问题的背面。当洋葱层层剥开,案件迷雾的最后只剩下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凉。这部作品的写作重点不是放在案件的推理上,而是放在了反映现实的家庭悲剧上,生活的悲鸣中,小说着重描写了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病。一一亲情的流失。
简单梳理,其实有两条线,明线是昭夫得知儿子犯罪之后抛尸到警察查案的经过,再到最后交代真相。这条线让人感受到的是他们一家人的自私自我软弱无能,阴暗可怕,心理扭曲,不义不孝的无情一面。这一家子人里有悲伤的爱情,有无限的溺爱,懦弱的逃避,有责任的缺失,有道不尽的心酸,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那缺失的亲情。书中印象最深的这句:当直已被警察带走时,说“都是我父母的错。“
另一条线则是一条暗线一一加贺和父亲的关系。
一直以为加贺是恨父亲的,父亲得病住院,至死也不送最后一程,到最后才知其实这正是加贺父亲的夙愿一一和妻子一样孤独地死去。而加贺为了成全父亲,宁愿忍受思念和悲伤,也不愿再在濒死的父亲面前出现,而在背后用其他方式默默地关怀,惦念着。父亲虽然在孤独中死去,在心头却释放了对妻子的爱。加贺说的一句话印象很深:“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两条线,一明一暗,一正一反,无比鲜明地讽刺与嘲笑了两个家庭不同的亲情道德,折射了社会上这种家庭的普遍性。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听到小夫妻为如何教育孩子争论不休,也常见到双亲老了,怎样照顾两方的老人,家庭中常处理不好两者间的关系。听多了,见多了,有时只有沉默,语塞,难受。
其实家庭亲情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古语讲:子不教父之过“,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家庭亲情的温暖是不可缺失的。同样,对待家里的老人,更要给予家庭的温暖。这可能说说容易做做难。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唯有本真的对待自己的内心,才是难能可贵的。
再说句祝愿的话:愿天下所有家庭亲情洋溢,亲情普照,和睦幸福!
红手指读后感600字二
这本小说揭示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由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发生在前原一家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它却是社会各个小家庭的缩影,他们每天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终究无法完全跳脱故事之外。
作为儿子,前原昭夫是不尽责的。有了自己的家庭后,生活重心的改变无可厚非。但应该继续持有自己的立场与原则。不放弃、不抛弃自己父母。然而从父亲生病到病逝,这个过程让他感受到了压力,结局也只是让他感受到了解脱,而无太多的伤感。
此后,前原昭夫与妻子、儿子、年老的母亲一同居住在老房子中,妻子与母亲的争吵不断,首先在饮食上与自己分开。然而,妻子的抱怨依然不断,前原昭夫似乎在这些影响下也开始对母亲有了厌烦的情绪。渐渐他的母亲自愿患上了老年痴呆,彻底将自己关进了自己的世界,除了女儿春美,任何人都无法进入。
而前原直巳看着这样的父母,他的心里是很难健康成长起来的。甚至把祖母视作是某种肮脏的事物,而前原昭夫和前原八重子也都没有告诫他不能这么做。且由于母亲的溺爱,父亲的漠视,同学的欺凌,导致他性格上的缺陷,养成遇事逃避。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反而是养成了他遇事逃避、抱怨,对外内向腼腆胆小,而对内则是霸道强横和蛮不讲理的性格。因此在误杀了一个小女孩后,他当下固然是害怕的,但是却还能若无其事的在房间里玩游戏,还能感到“饥饿感”,那心是得有多大啊?
即便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我也同松宫一样无法理解怎么能把自己年老的母亲拿来做替死鬼,这是多么浅薄和无知的犯罪啊?然而,前原昭夫还真就这么做了,为了帮助儿子逃避处罚,不惜和妻子合谋设计自己的母亲,这件事无论是从情理法上来说都是无法容忍的吧!就算他在最后一刻坦白,就算算是他带给自己的救赎,但是造成伤害却无法消除。正如加贺所说的“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即便是老人,不,正因为是老人才会有无法消除的心灵伤痛,而治愈它们的方法不一而足,虽然周围的人们是很难理解的`,壳重要的是即使不能理解,我们也应该给予尊重。”
在这个故事中,让置身事外的我不禁庆幸春美的存在,她的存在无疑仿佛是穿透了厚厚云层的一束照在海面上的光,照亮了这片天空,也给这片海域带来了希望。再不仅仅是联想到“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类的词了。反而她是一直照顾着父母、陪伴母亲,守候在他们的身边。她才是前原昭夫,他的哥哥的救赎,因她的存在,而使得前原昭夫所犯的错才没有那么的罪不可赦不是吗?
红手指读后感600字三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如何因为千疮百孔的内部问题而走向绝路的过程。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很普通的家庭,即使外表看似普通,家家也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男主人昭夫是一个十足的懦夫,逃避型人格。他对家庭没有尽到父亲丈夫的责任,对父母也没有尽到侍奉赡养的义务。其实从后面儿子杀人之后的处理来看,他的妻子八重子是可以依赖他的,并不总是顽固而不肯妥协。而他因为暂时全权负责了这件事情的“善后”,婚后第一次确信妻子把一切都交给自己处理了,也是第一次担起了作为丈夫的家庭责任,使妻子感觉他值得依靠。在这里不得不说东野圭吾很会刻画人性的微妙复杂之处,这也是昭夫婚后第一次态度不好以及生硬的回答妻子的问话,是因为他做了事儿,顿觉有了底气。这反映出他平时完全知道自己没有做到位,让妻子处于丧偶育儿的状态而心怀愧疚,却因为怕麻烦而不做一点改变。他的偷懒以及自欺欺人的逃避影响到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子怎么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呢?
事发之前,直已已经表现出了恋童癖,而且有尝试过把脑中肮脏的幻想付诸实施,就算昭夫自己上班忙没有注意儿子的动向,八重子也已经明确告知了自己的担忧。他却继续采取鸵鸟政策,消极的希望儿子可以不给他添麻烦的长大,就算出了问题也不要让他发觉的继续过。这样的父亲太不负责了,自食恶果,作为未成年人的儿子确实能够说一句:都是我父母的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