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著读后感600字
推荐文章
本书中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上看待抗日战争,而不拘泥于党派之争。他希望通过此书“和青年们探论一点精神质量问题,希望他们能就此建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抗战名著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抗战名著读后感600字一
《大抗战》这本书从日本侵华的缘由开始讲起,一直叙述到日本投降。全书以一种客观的看法对日本侵华进行了理性的评价。在对日本的罪行充满怨恨之时,不乏理性的分析;在对战争的残酷描述之时,不乏展现对受害者的同情。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自卫战争,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是近代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的必然后果。从1874年,日本侵犯中国台湾,到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争端,发动侵华的甲午战争,再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最后到1931年,日本制造了惊动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动了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这一切的一切,足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逐步迫害,对侵略中国的野心。
对与中国来说,在九一八事变开始后,中国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促使日本加快侵华的脚步,瞬间东北三省就被日本全面侵占。此时,国内的群众高呼抗日,而蒋介石依旧没反应,在经过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联合起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抗日战线。在抗日战争阶段,国民党主要负责正面战场,而共产党则负责敌后战场,两大战场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尤其是淞沪会战,松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大战役,也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次战略性战役。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优势装备的日军进行奋力拼搏,以伤亡约25万人的巨大代价,毙伤日军4万余人,坚守上海达3个月。这次会战,粉碎了日本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也为上海工厂内迁,保存经济实力,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赢得了时间。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充分展现出在正面战场上的英勇拼搏,以最大的力量来拖缓日军的进攻。但,在淞沪会战之后,国民党军的抗战表现的逐渐消极,而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军抗日在逐渐走上坡路,而日军的优势在逐步减弱,经过全国人民的顽强拼搏,最终我国在1945年的8月15日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我国在近代以来首次取得的抗击外敌的胜利。
在阅读《大抗战》这本书时,除了为我军的英勇抗战而感到自豪外,更能触动我的是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那是人类文明史的污点,是值得我们永久铭记的惨痛的历史。日军侵占南京后,面对普通的民众竟然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杀人竞赛”,就是因为这场所谓的竞赛,致使南京30万以上的平民遇害。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段历史。但,时至今日,日本政府及右翼势力仍以各种方式否认、掩饰这一残暴行径,淡化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日军南京大屠杀证据确凿,铁证如山,已为世人公认,绝非少数右翼势力所能否定的。真心希望日本政府能早日认清自己的罪行。
当然,在抗日战争期间,也不乏有温情的一面。这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1941年4月,罗斯福批准设立“飞虎队”,在这之后,美国就向中国提供9000余万美元的军用器材和武器弹药,还批准向中国空军提供装备和人员。但,这一切都不是最精彩的,最让人难以忘怀的“驼峰航线”。1942年5月后,日军入侵缅甸,切断了中国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开辟新的运输通道迫在眉睫。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被日军占领,唯有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因地势险要,日军无法控制。因此,开辟喜马拉雅山脉的空中航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但喜马拉雅山脉太高,平均海拔高度为6000米,开辟空中货运航线的危险性太大。但美国陆军空运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却不畏艰难地成功开辟了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中印航线。在这其中,中美损失飞机共计514架,飞行员约有1500人牺牲。“飞虎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些在抗日战争牺牲的美军飞行员,应永远铭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当然,从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基本经验:第一,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第二,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第三,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第四,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抗战名著读后感600字二
“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在完全断粮八天之后,被日军包围,但他毅然决然拒绝了日寇的劝降,仍以疲惫之躯坚持战斗20多分钟,直到全身中弹倒地牺牲为止。日军为解除疑虑,竟残忍地将将军的尸体剖腹检查,结果发现,将军的胃与常人无异,所不同的是将军的胃里没有粮食,只有枯草、树皮、棉絮……”① 二三十年前的历史教科书和青少年历史普及读物,看到的几乎都是人的抗日身影,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八女投江、左权、马本斋、罗炳辉、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协…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铁道游击队、雁翎队、武工队……抗日战争时期难道只有领导的队伍在打击日寇吗?当时不是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吗?国民党的军队干什么去了?难道都躲到后方去了吗? 卢沟桥的枪声,震撼了每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心,国难当头!国民党中,除少数败类临阵逃脱,畏敌畏战外,广大爱国官兵同一道,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生存,向日本侵略者继续了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以上将领八十多名,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抗战事迹及殉国经过。放在我案头上的这本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早在读大学时已经拜读,可以说,它是国内最早真实客观较全面介绍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殉国将领的专著,让我看到了国民党的“另一面”。也就是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反映国民党抗战的书籍不断面世出版,中国抗日战争的脉络和轮廓日渐清晰。即便如此,二十年来,我一直对《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珍爱有加,不时翻阅,既为兴趣,也为教学。
在人们的印象中,国民党就是“刮民党”,贪生怕死。可是在台儿庄战役中,却有这么令人难以置信却又实实在在的一幕:为了夺回失去的阵地,孙连仲下令组织敢死队,出发前,孙连仲给敢死队员分发了不少光洋,可是将士们却把它全扔在地上,拔出大刀,振臂高呼,誓死一战,尔后踏着光洋奔赴前线……
抗战名著读后感600字三
现在的安逸生活来之不易,回想以前的种种,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令人愤恨的就是65年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就是抗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从中就看得出日本人的野心。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不久中国东北全境沦陷。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经过八年的抗战,最终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的侵略计划彻底失败。而他们曾叫嚣:一个月占领上海,三个月占领中国。
在这八年里,日本在占领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而早在189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他们掌握台湾人民的生杀予夺大权,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经济模式,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之后,日军扶持拼凑伪“满洲国”,策动、拼凑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制造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实行“杀光其居民、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的“三光”政策,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意义重大。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在艰难的近代化过程中,被动挨打,屡屡战败;仅就中日之间而言,日本就多次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包括中日甲午战争,不仅力图阻断中国的近、现代化过程,而且试图鲸吞中国。百年战败史,到1945年8月15日,终于以中国的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而结束。中国人民也借第二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机,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挣脱出来,洗清了百年半殖民地的耻辱,一跃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在世界正义力量支持下得到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