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600字(2)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差不多先生传
树杰0 分享 时间:

个人认为,任何一家企业,无论你的制度如何健全、管理多么完善,决定安全的关键因素必须是以人为本,仅有把所有的差不多先生锻造成标准化尖兵,企业的安全发展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600字五

前不久,我从三联出版社订购了一本《国文百八课》,并从中拜读了近代大文学家胡适先生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传》,感慨万分。

这篇文章描述了中国人民的代表和“榜样”差不多先生的一生。差不多先生的样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但凡事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细密。他常把山西说成陕西,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字写成千字,更有甚者,把今日以为成明天,把9:30看成9:32,结果误了要事。有一次,他忽得重病,叫家人去喊王医生来给他治疗,可一不细心说成了兽医汪大夫。差不多先生明白叫错了人,但他觉得汪字和王字也差不多,就叫汪大夫给他治病。汪大夫用治牛的方法医治差不多先生,结果可是一小时,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在临死前留下了一段“千古佳句”:“凡-凡事,只-只-只要差-差-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那么认真呢”他死后,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精细,不肯计较,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都向他学习,视他为导师。中国,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懒人国。

这位“伟大”的差不多先生,其实就是那些不精益求精,凡事不肯认真的人。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过当差不多先生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数学作业,有一题要用三位小数乘以三位小数,我心想:“小数和整数不就差一点吗”便把一个小数四舍五入后再相乘,结果,因为差不多的思想失去了一个得一百分的机会。我也看过身边的例子。有一天,我们篮球夏令营的一个同学为了快点打上比赛,只马马虎虎地跑了两圈就加入进来(平时我们可是要跑上十圈还加压腿的!)结果在打比赛时拉伤了背部肌肉,一个月都没能来参加训练。写作文也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以前我写作文时,总是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不肯花时间查字典、打草稿,还经常虎头蛇尾,想着差不多挺好的啦,不用再改了。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最终恍然大悟,再这样下去,我就要和差不多先生一样了。我便开始认真起来,要让好变成更好的想法也在心中浮现出来,打草稿、查字典,最终作文得了一个又一个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做到差不多就想罢手的时候,你要回忆起那些例子,那些不求甚解的后果。好和更好之间只差一个“更”字,但这一个字足以让我们从失败变为成功。大家应当为这个“更”字努力,变得精益求精,不让中国在我们这代还是一个“懒人国”。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600字六

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今日我又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差不多先生》。文章讲述了一位被称作“差不多先生”的人,他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觉得“差不多”就能够了。文章用了五件事体现了他的性格:第一件事情是妈妈让他买红糖,但他买回的是白糖;第二件事是去学堂先生问他问题,他把“山西”读成“陕西”;第三件事是他去店铺做伙计,他经常把“十”字写成“千”字;第四件事是他有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可他晚到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

我认为差不多先生这个习惯会让他存活不了,因为此刻如果一个差不多就会变成差很多,比如:他把“10”后面多加了一个零变成“100”那样就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了!如果他觉得沐浴露和洗发水差不多,洗完头,他不就成光头了吗?在医院,如果医生开药把一个叫“0105A”的药写成了“A105A”的药,那样不就会吃死人了吗?

我对这篇文章有一个看法:如果差不多先生,用准确的标准要求任何事情。这样差不多先生就不会被妈妈骂了,不会被教师批评,不会赶不上火车,不会死去。现实生活中,要是所有人都像差不多先生这样,那医生觉得药都是药,给病人随便吃药;人们觉得死和活都一样,死人越来越多,基本没活人了。这样世界上没有人和有人就差太多了!

我读完这篇文章,明白了:差不多会变成差很多,差不多有时会变成一个“应当”的意思,用在适宜的地方是能够的。可觉得两个不一样性质的东西差不多是不行的,以后我要改掉我的口头禅——“差不多”。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完成,不能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600字七

这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里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笑了。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就应减分。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样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绻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看来,我们做事情就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这样。双休日,在书店寻找辩论赛书籍时,无意中翻看到胡适文集中的一篇<差不多先生传>,好奇心驱使我看完了整篇文章。

差不多先生是谁?他是著名文学家胡适在<差不多先生传>中虚构的一个人物。文中写道“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必须见过他,也必须听别人说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忆却不很精明,思想也不很缜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文中的差不多先生直到死,都还是会自圆其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

他就是这样一个对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开,不计较的“老好人”。但这种“老好人”,我们真的需要吗?凡事差不多就好,后果将不堪设想。

美国总统麦金莱在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说:“比其他事件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

每个人都拥有难以估量的潜能,万事“差不多就行”,等于辜负了自己的潜能。换句话说,只有以“完美主义”的态度投入工作,才能把自己潜在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工作上也是如此,有些人本来就有出色的潜质,却正因不具备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结果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而另外一些人,刚开始在工作中表现得并不出色,但他们尽职尽责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到自认为完美,反而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只有对自己要求严格,才能够避免自己也成为工作中的“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600字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800字

曹刿论战读后感作文800字

119845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