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读后感600字范文
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乙己的读后感6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乙己的读后感600字1
孔乙己的一生是一场悲剧。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运用了大量的细节为读者再现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典型形象——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
让我觉得此文尤为精妙之处是把孔乙己身上的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毒害放在笑声中进行辛辣的批判,“笑”伴随文章的高潮和结尾。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在一个酒馆当中,有一群身穿华丽长衫的人围坐在桌前,吃着饭菜,品着酒香,嘴里还在谈论这什么,而堂前有一群满头大汗且面色劳累的短衣帮。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一个虽然身着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且站着喝酒的人,他的身材很高大,面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而就是这一人物,刚踏进店内,那些人竟都看着他笑了起来,那些身着华丽长衫的人也都停止了开始的话题,开始"笑"他新的伤疤,"笑"他各种不堪,他没有丝毫要反击的意思,反倒是叫店家拿了酒。你想想,只有到了孔乙己到店中,店中的酒客们才可以笑几声。在这些冷酷的笑声中孔乙己出场了。出场后的孔乙已承受着酒客们的揭短——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找乐子,而当肉体和精神倍受摧残的孔乙己也是在笑声中,在飒飒西风中走完他悲凉的一生,故事更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同时批判了群众的麻木不仁。孔乙已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铺就的路上走灭亡。可又能如何,便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罢了
至此,我已不忍再想、再写下去了,我想引用鲁迅先生的两段文字来结束我的文章:
造化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孔乙己的读后感600字2
孔乙己的故事,笑着开始,笑着结束。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话形象鲜明地概括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站着喝酒”可见他的经济状况与短衣帮相同,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低,而他却“穿长衫”,显示自己是个读书人,爱慕虚荣,实在是个可笑的人物。
都有谁笑孔乙己呢?
短衣帮笑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他们取笑孔乙己偷东西,取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他们看不起孔乙己自命清高的样子,于是尽全力去嘲讽、挖苦,甚至最后孔乙己两腿被打折,只能靠两手爬来酒馆时,人们没有一丝怜悯之心,依然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孔乙己在他们眼里像个小丑,只是平凡乏味生活中的一个笑柄,有则有,无则无,没人在意。
掌柜笑孔乙己。掌柜同样也只是一个看戏的人,他不在乎孔乙己,只在乎他的利益,一句“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重复多遍,来来回回,他只是惦记钱而已。
“我”也笑孔乙己。孔乙己跟“我”搭话,教“我”写“茴”字,而“我”却觉得好笑、不耐烦,心想讨饭一样的人不配考“我”。“我”一个小孩子,心里原本是纯真善良的,却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看不起孔乙己,以笑孔乙己作为解脱,来缓解单调无聊的日子。
所有人都在笑孔乙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甚至连“孔乙己”这个名字都不是小说人物的真实姓名,而是人们给他取下的绰号以此来取乐。人们缺乏同情心,自私冷漠,麻木不仁,穷极无聊,反映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孔乙己之所以被取笑,是因为他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愿意从事劳动赚取钱财,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嘴上说着“窃书算不算偷”,穷酸又迂腐。而这一切都源于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科举制度麻痹了他的思想,让他没有了生路,被社会抛弃,在这样的状态下,孔乙己的结局必定悲惨。
全文一直在写笑,而笑中透着无限的悲。孔乙己的一生,看似喜剧,实是悲剧。
孔乙己的读后感600字3
如今的中国,国泰明安,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回忆起百年前的中国,我不禁瑟瑟发抖。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人,那个人就生活在万恶的旧时代,他的形象被鲁迅先生描绘得淋漓尽致又真实无比。
他,姓孔,叫孔乙己,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清末,死在众人的嬉笑、唾骂与冷漠中,他觉得命运是如此不公,但他并没有想过反抗。他成了人们的笑柄,遭人唾弃与排斥,却还自作清高。“孔乙己,你是不是真当自己识字!”,“孔乙己,你又偷书了!”。“孔乙己·······”在别人的眼中,他就是个满口“之乎者也”的傻子。的确,他从小就深受封建思想迫害,穷困潦倒却还自命不凡。我也只能“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他让我看见了一个黑暗的,阶级等级明显的世界。我想,鲁迅先生写这个,是为了揭示旧社会富人对穷人的不屑,而穷人非但不抵抗,却寻找着比自己更弱的人来显威风,这不就是妥妥的阿Q精神吗?这不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吗?孔乙己就是这样的受害人,可笑又可恨。没人怜悯他,没人尊重他,每天都生活在别人的嘲笑和冷漠中。孔乙己自己也知道,但他依然护着自己那张脸,即使打断了腿,他也依然否认是因为偷窃折了腿。我想,文章中的种种矛盾,就是暗示并讽刺当时旧社会的等级制度吧。
读完了《孔乙己》这篇文章,我抱怨上天对孔乙己的不公,他生在了一个万恶的旧世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小说里的种种不公,让我猛地想起了建党百年。一百年前,我们牺牲了无数革命战士,就是为了给人民谋幸福。革命战士们啃馒头,吃野菜,生活虽然贫苦,但精神上没有任何萎靡。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党员不畏艰险,勤奋勇敢。正是由了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多读书,为国家争光。绝对不能做文章中那种“冷漠、迂腐、不求上进”的人。
孔乙己的读后感600字4
对于鲁迅先生,我早有耳闻,知道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趁这个暑假,我读完了鲁迅先生的著作《孔乙己》,让我不禁有了许多感想。
孔乙己,一位好吃懒做,自命不凡的人;一位穿着白长衫但站着喝酒的人;一位偷东西硬要说没偷而是“窃”的人。他生活在一个麻木、冷酷的环境中,总遭人唾弃、排斥,被人当成了笑料。在这么一个趋炎附势的封建社会,最终没有孔乙己生活的空隙,落得一个被人打死却没人问津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