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优秀范文600字(2)

关键词: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600字,最后的常春藤叶个人读后感
天文0 分享 时间:

不知怎么的,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就有种莫名的伤感。也许是“最后的”这一词,意味着不再有了,或稍纵即逝,一种想珍惜怕失去的心理。初次读完,我的眼眶充满了眼泪,是伤心、悲痛、怜悯之泪。反复品味后,更多的是感动,是敬佩,这种含泪的微笑,让人永不忘怀。

但愿我能化作一阵风,在雨水中前进,来到那堵破旧的砖墙下,来到那株光秃秃的常春藤边,看一看老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幅作品,一幅给予琼珊生的希望的奇迹之作。风雨中,这黄与绿的融合,见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见证了人世间最无私的奉献。

我只是一阵毫不起眼的风,夹杂着雨点,打在了这堵墙上,打在了藤条上,打在了这片叶子上。

我飘到苏艾的身边,我要看看这位关爱朋友的年轻艺术家。虽然和琼珊才认识了几个月,但在琼珊生病期间却无微不至地照顾她,鼓励她,给予了琼珊生的勇气。苏艾是个内心温柔的人,在得知琼珊的病情以及恢复的可能性后,她在工作室大哭了一场,是在担心,是在害怕,生怕朋友哪天弃自己而去。但苏艾同时又是个坚强的姑娘,在好友琼珊面前,依旧吹着小曲,依旧昂首阔步地走着,丝毫没有露出半点悲伤的神情。善意的谎言,故作轻松的神情,为的只是给她的病孩子一点安慰。三番两次地拉下窗帘,哄琼珊睡觉,为的只是想让琼珊忘记那绝望的想法。

我飘到琼珊的身边,轻轻注视着旧铁床上苍白、瘦弱的身躯。被冷酷无情的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拜访过后,这个可怜的人儿已放弃了抗争,把生的希望全寄托在藤叶上。一次又一次冰冷又无情地让苏艾拉起窗帘,为的只是数一数藤条上还剩下的叶子。在她心中,整个世界都是寂寞的,悲凉的,一切都毫无感情可谈,在病魔的摧残下,只有常春藤叶象征着自己的生命,在最后一片叶子掉落的瞬间,自己也将随之而去。多么可怜的人儿啊!

我飘到老贝尔曼身边,瞧瞧这位脾气暴躁,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酗酒成性,牢骚满腹。当他得知琼珊把生命寄托在藤叶上这个荒唐的想法后,曾讽刺地咆哮了一阵,但这包含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用梯子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处,提着灯笼,用画笔艰难的完成了自己最后一幅作品。然而,他的身体最终没能挺过去,他以自己生命的结束去换取另一个年轻生命的延续,谁能说这不是他生命中最杰出的一幅作品呢?老贝尔曼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人的一颗火热的爱心,一份无私的关怀之情。

试想我们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拥有像老贝尔曼那样的爱心?人与人之间缺乏关怀,朋友与朋友之间缺乏真挚的友谊。在我们追求更多物质利益的今天,我们却忽略了最崇高的人性美,我们失去了更多。

我只是一阵毫不起眼的风,夹杂着雨点,我在人们的上空飘荡,我只愿发现更多的人类心灵的闪光点,发现更多的像老贝尔曼那样的人。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优秀范文600字5

以前不曾看过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不料这一看就看上瘾了。《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我一篇一篇都看完了,每篇的结尾都让我感到十分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传说中的欧亨利式结尾吧。

看了这几篇小说后,我感到欧·亨利是个批判型作家,他的文章十分幽默,他的文章多为穷人写的,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很好地反映出底层人民的心声。

这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一个穷画家琼珊得了重病,便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觉得自己会随着常春藤叶的凋零而死去,但一个当时穷困潦倒的画家贝尔曼画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让琼珊重拾起了生活的意志,而自己却得重病去世了。

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两点:关爱的力量和信念的力量。试问,如果没有苏艾的悉心照料,如果没有苏艾的担忧和劝说,如果没有苏艾去找老贝尔曼帮忙,如果没有苏艾的苦苦坚持,琼珊的病怎么能好?如果没有老贝尔曼先生的帮忙,没有老贝尔曼先生冒着暴雨去为琼珊画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琼珊的病怎么能好?琼珊是幸运的,她有那么关心她的一个朋友,有用生命换回她的希望的贝尔曼,她才能重拾信心,克服病魔。

琼珊之所以可以克服病魔,最主要的还是她心态的转变。前面医生也说了,“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可见信念的重要。举个例子吧,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忘与儿子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儿子学校的废墟上不停地挖,即使有人劝他,他也毫不动摇。因为他相信,他一定可以找到他的儿子的,他相信他的儿子也在等待着他。果不其然,在挖了38小时后,他听见了儿子的声音!儿子的确没有忘记与老爸的誓言!而且还以此鼓励另外14名同学活下去!是对儿子的爱让父亲不停地挖38个小时,是对父亲的信任让儿子在煎熬中等待了38个小时!

看完这篇文章,我收获颇多。我发现,原来有信念、有希望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原来人与人之间温暖的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120925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