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孔子读后感600字

关键词: 初一孔子读后感,初一孔子读书心得,初一
树杰0 分享 时间: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孔子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孔子读后感600字一

“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勇于攀登。”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读了《影响世界的人——孔子》之后,我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的意义:圆梦的过程中,坚持必不可少。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孔子有一个远大的梦想,那就是恢复周礼,让天下太平。那时战火纷飞,战争的硝烟在各地弥漫。要想恢复周礼,简直比登天还难。可孔子却相信自己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孔子在外漂泊十几年,历经艰辛,但没有一个国君肯用他。孔子最终失意地回到故乡,忧郁地去世了。孔子虽然没有实现梦想,但他用毕生的精力让“仁”和“礼”的儒学思想留在了中华大地上。

我的梦想是当一位作家,这个梦想似乎有些异想天开,因为我缺乏想象力,而作家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但我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我也没有想过向困难和命运投降。我要学习孔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往成功的路坎坷不平,充满荆棘。困难和命运会随时与你作对。贝多芬说过:“人就应该卡主命运的咽喉!”坚持是把宝剑,获得成功,就全靠它披荆斩棘,战胜困难与命运。

孔子,这位影响世界的伟人,给了我取之不尽的生命财富,并照亮了我的梦想之路。

带上坚持的信念,我们出发吧!

初一孔子读后感600字二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善施教化、充满智慧的人。谁能想到,一个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水,竟能被孔子说出这么多的特点,说出如此富含哲理的宏论,真让人难以想象。孔子以水育人,也真让人难以想象啊!由我看来,水不就是水嘛,洁净透明,除了这个特点炎外,我也找不到别的特点,但在孔子眼里,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还善施教化。孔子真是聪明过人,让我们啧啧赞叹,敬佩不已啊!孔子认为,大自然就是书本中的知识。

孔子不仅善施教化、充满智慧,而且还很谦虚呢!

上完这篇课文,我还上网查了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我就选其中两个来谈一谈吧!从前有两个儿童在争辩太阳在不同时段离我们近还是远,孔子听了,也没有说认为我是老师,我的说法就是对的,而是在认真听两个儿童到底说的对不对。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孔子拜师》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他真是谦虚、精益求精啊!

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平等待人的人。在古时候,人们都认为只有有钱人、当官的人家才能上学,那些穷人就不能读书。但孔子不这样认为,都是人,我们应该不分贵贱、不分卑微、不分富有和穷苦,都应该接受平等教育,而且穷人也有自己的长处啊!孔子这种有教无类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

初一孔子读后感600字三

寒假生活已经结束,谈起充实,可算是读了本好书,那就是鲍鹏山老师的著作《孔子传》。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在家搁置了好几天,都不曾翻开,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介绍孔子的书无外乎“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堆砌,看起来艰涩难懂。另外,圣人的思想高高在上,非我等平凡小辈所能理解的,所以我有些抵触情绪。终于有一天,我闲来无事,翻开了《孔子传》,它竟深深地吸引了我,再难合上。

书的扉页是孔子讲学的一幅图画,更吸引我的是另一页附的一首诗《仲尼》,它顿时把我领进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知识的殿堂。感谢作者鲍鹏山老师,把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文化祖先孔子的思想这么深入简出地介绍给我们,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给普通读者看的”。在文中既有孔子思想精髓的原文,也有通俗的文言文翻译,还有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孔子不再是只能顶礼膜拜的大人物,而是洋溢着人间气息,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的广博学识和伟大成就,后人固然难以企及,却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可以产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愿望。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虽然他有治国之才,但他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不为国君所重用,最终周游列国,兴办私学,设教授徒,培养出许多有用之才。通过读《孔子传》,我对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孔子传》以完整的传记形式讲述了孔子从青壮年时期到七十多岁去世的事,包含遵循母训、立志学礼、兴办私学、周游列国,到政途失意、潜心授徒、著作春秋等故事。

在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坚信“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他坚持道义,为理想而奋斗终生。仁义礼智信,如果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当时的鲁国政局混乱,孔子对此很感失望,这才带着弟子开始周游列国,生活十分艰辛。我们甚至可以体会到孔子与其弟子们的艰难处境,特别是当他们到达陈蔡交界处时,已无丁点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即使是在没有粮食可吃,而且有人病倒、有人离开的情况下,孔子仍不间断地弹琴歌唱来鼓励弟子们。在弟子们的疑问声中,孔子说到: “没有经历忧患与挫折,就不会思考得久远;身体没有受到节制,就不会智慧深广。怎么能说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困境不正好是我们的幸运呢?” 在困境中,孔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乐观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天, 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之后尽管遭误解冷落而被迫周游列国,历经磨难十四年,但最后鲁国迎请他回国时,他还是非常乐意地带弟子们回国传授正道。孔子回鲁后,鲁哀公和季康子都对他尊崇有加,季康子尊他为国老,朝廷给他以优厚的待遇。但孔子却依旧“不知老之将至”,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孔子——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精神家园!

也许很少有哪一本书像《孔子传》这样深深地震撼我的心。孔子的形象,谦和敦厚而又聪敏睿智,如大地能承载一切,如天一般刚健进取,如水一般真诚明澈能照万物,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形容,只能如《中庸》上说“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与其说孔子是一个思想上的名师,不如说是我心里的一盏灯,现在的我,坚决坚持自己的教育梦想走下去,只要选择了,就要无悔的走下去,像孔子一样为理想而奋斗终生!

初一孔子读后感600字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记得这是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论语》,而现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竟然是从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妹妹口中讲出,一边背诵一边抱怨古人写字总喜欢写“错别字”,同样的字体,竟有多种读音,我不禁为这种独特的感慨开怀大笑,原来儒家经典,现在已经开始伴着小朋友成长。人常道“钻孔钻孔”,先钻后有孔,自然而然,伴着情景喜剧的推出,孔子的老师却被认为钻子,然而,撇开一系列的喜剧笑话,以真诚的态度去读《论语》,却别有一番体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想这是我们所接触的内容中最简单的一句吧。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语,却是我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态度,不耻下问,人人会说,当真正要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坦然接受,因为自己怕被别人笑话,不曾尝试抛开面子,虚心请教。反之,你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与进步

121423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