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

关键词: 人间失格读后感,人间失格读书笔记,人间失格
奕远0 分享 时间: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1

人间失格~丧失了做人的资格,这是主观的一句叙述,作者就是这样一个自卑到绝望的人,读书我总觉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和侧重点都是自己主观的感悟,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合适,这本书我觉得要有阳光心态的外向的人去看蛮好,因为长生之花,最绚烂美丽的生物多生长在腐朽,潮湿阴暗的接近死亡与绝望的地方,但是我觉得的它的存在就代表着一种希望,人性都是有弱点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的去面对自己的阴暗面,读这本书前,我不理解抑郁能给人带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天真的以为只是自己主观的恐吓自己,自损,怯懦,但是看了作者很多的心理描述,我觉得它真的可能是一种病,跟感冒一样,需要治疗,不是主观上单纯对自己的恐吓,也不是一两句那么简单,有人说这是一本致郁的书,我觉得看起来相对轻松,因为很多人的视角可能更多的是同情,怜悯,虽然有很多跟自身相似的阴暗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整体上像是在读别人的故事,没有融入其中就很难有那种震慑和伤害,毕竟多数人还是正常的,不过过于低沉的,可能会带来困扰。

不过总结一下我还是觉得,人间失格是作者觉得自己丧失了做人的资格,因为自己的软弱,曲意逢迎,从小就变态的心理人格,但是也告诉了我们,这都是他自己以为,所以做人要有一个强大的人格自信 积极,事情总会解决,相信自己才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水不尽因有源,人生需要战斗的事情太多太多,修行就是培养一个坚强的意志,用于承认自己的弱点,接受他,努力变的强大。

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2

《人间失格》,日,太宰治。

看完有一段时间了,很多共鸣,想写点什么,又表达不出来。

太宰文学是“青春文学”,亦是“弱者文学”,应是因为其作品甚至其人的迷惘挣扎痛苦却不妥协,是少年人才会有的烦恼吧,而正是因为敏锐聪慧看穿一切仍不妥协,导致其成为“人间失格者”,也就是世间弱者,最终选择自杀放弃挣扎。

五一假期时与朋友相处,聊起这本书动情地翻至打动我的第一个章节,朗读勾画出的语句给她听“双方相互欺骗,却又颇为神奇地毫发不伤,相安无事,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显得干净利落而又纯洁开朗的不信任案例,在人类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不过,我对相互欺骗这类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讲作者如此简练精准的用几个词语刻画出人际关系的真相令人击掌,然而朋友却并无相同感受,认为我会共鸣是因为工作人事颇为复杂之故。可明明,几乎在所有的与人相处中,包括至亲,我都会不定时有这样的感受啊。

译者在序言里说道:“在现代,一旦试图富有试验性地、忠实于自我地生活下午,就很有可能遭到社会的疏远和异化,成为‘人间失格者’”。应是很好的诠释了人间失格,而我很多时候感觉不适的来源也大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失格,时至今日,年近不惑,依然不愿眼睁睁看着自己妥协越来越多背离越来越远,所以,总想离开,只在可以释放本性的二人世界里躲起来再不出来。很多时候,在与人相处时感到难熬麻烦处理不来时,总会想起太宰的那句:“生而为人,对不起。”不过还是幸运,至亲不曾给我的充分在身边人这里得到很多,所以不曾起悲观念头。

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3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闲下来去看了看这本著作。惊讶的发现才255余页,居然不是冗长的故事,倒是让我更能静心读下去。

不过一个下午便看完了整本书,大概不同阶级的人看这本书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感受。阿叶的愁苦,是在家庭富足,挥霍享乐之后带来的精神上的虚无。而我们,大多是平凡众生,为生活焦虑,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光去思考自己真正人生的定义。

对于前半部分的阿叶,我生不出多少的共感。只觉得是生活的安逸造就了他不识人间疾苦,烦恼着不知所谓的事情。越往后看,逐渐理解,我们没有办法拿自身的经历去评价别人的苦痛。为生活也好,为身体也好,为与这世界格格不入也好,都是苦痛,没有一种苦痛是更加高尚的,对于当事人来说,每一种都能让他生出放弃生命的想法来。

看完全书,我感觉到的阿叶至少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子,然后他不过活了二十七载。精神上与这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让他少年白头,用烟酒女人麻痹自己,自身也不能分清是真心亦或是假意。我不经为这种人生感到悲痛,他们实实在在应该是自由的大师,却被污浊冰冷的现实桎梏,变为水沟里的臭石头,眼看着自己污浊。这种痛苦,比死亡来的可怕。

又想到现在几乎是个精神世界觉醒的时代,无数人在重复着这种痛苦。为社会感到悲哀。

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4

我太感性,近段时间偏于忧虑,应该是看了太宰治的书《人间失格》引起的。人啊,还是要多接触积极乐观的东西,不然就会陷入负能的情绪。不过,有点必须纠正,当第二次、第三次重温人间失格时,我却断然撕掉了它负能的标签,重新认识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太宰治本人经历诸多磨难,先后多次自杀,最终也以自杀结束了他39岁的生命。他的作品一直都是穿透灵魂,表达自己内心对真实、信任、爱、自由的艰难追求,无奈现实中人性总是经不起考验、世事也赖不住考究,最终他惨败于自己的内心结论,选择了颓废跟灭亡。他的作品不是倡导大家集体抑郁,对社会、对人性绝望,恰恰相反,他希望大众都不要放弃自我的救赎,要为了活着一场好好生活。以下这段话就是力证。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复的变,反复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变得低落和沮丧,然而你再低落和沮丧,人生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改变所包围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没办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选择跑的更从容一点,尽我所能的在这个被动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抗拒’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好歹让我改变自己,遵从自己的选择。”人活着,比动物多了智慧,也多了忧虑。生而为人,就该承受为人的一切。作者在极力劝告大家,也是在告诫他自己,他没能成功,但他对灵魂的敲打、拷问,都是在帮助更多的人正面审视自己的灵魂,找到生活的动力,发现生活的美好。

一定程度上,我更希望人不要太敏感、太聪慧,像作者这种小时候就能看穿一些世事,明白一些动机,并非好事。愚钝点、糊涂点,每天为着那洒下的阳光、清脆的鸟语、荡漾的水面放空下,甚至陶醉下,就好了。日子简简单单,人际关系平平常常,享受当下就好。

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5

20__年8月5日,我读完了《人间失格》。

这本书由序言、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部分构成。其中序言和后记作者以第一人称,诉说“我”看到了主人公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中间的三篇手札与照片对应,则是用叶藏的第一人称来叙述了胆小懦弱的叶藏的经历以及他为了逃避这个世界而终日放浪形骸,最终一步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自我毁灭之路。作者太宰治以纤细的文笔,书写对人生的哀叹与嘲弄。无奈与讽刺,愤懑与惆怅,阴郁颓废的毁灭美学的悲情演绎,表现了战后日本人“精神”与“感官世界”双重萎靡的杰作。

叶藏通过同学竹一,获得了自己的信仰。他决心要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但接踵而来的是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与批评,从小养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叶藏不敢反抗。信仰的种子还没有发芽便已经死掉了。就连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属于自己的爱情,也被这个社会所夺走了。当失去一切希望时,魔鬼便悄然来临。叶藏最后还是败在了世俗手中,陪伴了他一生的演技也没能让他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12205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