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0篇

关键词: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最后一头战象感悟,最后一头战象感想
小淇0 分享 时间:

《最后一头战象》为“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中的一部中篇动物小说,作者为沈石溪。2008年11月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属于儿童小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

古人常说:书,是人的一生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书,它也许是层次分明的水立方,里面叠置着瑰宝。书,也许是挺拔坚韧的棵棵白桦,洒下片片阴影,留下淡淡醇香;书,也许又是金灿灿又颗颗饱满的麦穗,只要撒过辛勤的汗水,必定会有收获。

读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也许是你的良师益友,终身伴侣,一本书能反映出社会中的尖锐矛盾、利与弊和善于恶。《最后一头战象》,是我这个寒假读的一本书,它填补了我生命的漏缺,让我对现代生活有了一种更新的认识,让我对人类有了另一层理解。

《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大王沈石溪所作。它以优美生动的语言运用了动物的口吻,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动物,让这些文字有了生命。这本书有哭、有笑、有欢乐和愤怒,他把书中的人物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书中翩翩起舞,浮想联翩。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它讲述了唯一的一头幸存的战象嘎羧再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重披战甲,在打洛江畔凭吊战场,缅怀往事,最后在“百象冢”和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伴躺在了一起,庄严归去。这篇文章为我们虚构了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最扣人心弦的是嘎羧死后,眼睛还睁得老大,我觉得它在想:我们期待的是和平,我不想再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不想再看见同伴们在硝烟中躺下,历史永不能忘。一想到这些,我的热泪就不由得涌上眼眶,是啊,我们呼吁和平!象冢则描述了象与象之间扑朔迷离的感情和每头象必须经历的战争与角斗,证明了自然万物也要经历生老病死。野猪王讲述了再一次机缘巧合中,发生在人与野猪之间奇妙而又悲观的故事,表达了野猪的知情懂意。与狗熊比举重描绘了作者与狗熊之间比举重的有趣画面,告诉我们狗熊也会争强好胜。作者从这些故事中像一支利剑刺破了人类的文化外壳和种种虚伪的外表,反映出大部分人类真挚的爱心与善心。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使我读得津津有味、孜孜不倦,更让我爱不释手。读完这本书,动物与动物之间撼天动地的情感更深深地击中人的心底最柔软的底部,大自然原生态的生命展示了原生态的美,至此而揭露了人丑陋的外表,从而引人深思。它使我对动物小说有了更深的见解,如同一株枯萎的小草,受到雨露的滋润,重新绽放了生命的活力。它是一副熠熠生辉的画卷,上面画满玫瑰色的景象,是白浪滚滚的大海,因为有海鸥的点缀,才有了这般时而恬静,时而放荡不羁。

一本好书,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它会帮你打开心中的那扇心门,改变一生的命运,引领你走向辉煌,走向人生的思想巅峰!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

放假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读书的任务,经过我层层挑选,最后《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入围了!这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动物小说集。里面讲述了发生在大象、猪和熊身上发生的故事,有的是真实故事,也有的是作者想象的。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动物社会同样精彩,动物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他们也有自己的感情,有爱子之情、之心,也会知道知恩图报!

《给大象拔刺》文章以“给小象治疗”为主线,讲述的是一头小象不小心受了伤,而象爸爸和象妈妈半路上把作者截住,要他给孩子治伤,作者认真负责的为小象治好了伤,在一个月之后,“我”又遇到了那三只象,它们给了我一只野蜂窝作为医疗费。在我为小象治疗的时候,小象疼得直叫,而爸爸妈妈不愿意,对我不满意,体现出象妈妈、象爸爸对小象的爱;象虽然不及人,但却有人一样的美好品质,知道知恩图报,把一个“野蜂窝”作为医疗费,也算对“我”的感谢;作者曾经害怕过大象,也曾经帮助小象治疗过伤口,而现在的三口象,对我表示十分友谊,因为“信赖,往往创作出美好的奇迹!”大象信赖我,让我给小象治疗;我信赖大象,帮助大象。是呀,不论人与人,还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都需要信赖!

《野猪跳板》野猪性情暴躁,不易接触。而就是一头这样的野猪,在陷阱里,把作者给救了,我想:这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从而创造出奇迹。每个人都有两面,动物也一样,我们都说:“傻猪、笨猪!”其实也不然,今天作者遇见的是一头“聪明”的猪,他虽然是一头野猪,但他那种对生活、对生命的向往,着实令我感动!野猪相信“我”,信任“我”,知道拿“我”当垫脚石,这野猪智商不低,“我”处处使巧,而野猪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后野猪当“我”的跳板,就出了“我”,而我却没能救出野猪的命,没能满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论是谁,不论是人与动物,他们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宝贵的生命。不要小看动物,他们也有智慧、不一样的一面!!

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头战象》这一篇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头老战象——嘎羧。他知道自己大限已至,来到战场缅怀往事,在百象冢旁边挖了个坑,伴友长眠。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头老战象——嘎羧,它拥有人一样的情感,他在最后的时候,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归宿!嘎羧重情义,嘎羧是英雄,嘎羧期盼和平……嘎羧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动物社会同样精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

在暑假里,我读了很多课外书,最感动我的还是小阿姨送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在自己快要死的时候,重新披上象鞍,在它曾经战斗过的江上吻了又吻,在那块在大龟石上亲了又亲。它没有像其它的象一样到象冢那里去死,而是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读过这本书后,你不觉得很感人吗?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深深打动了,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我们虽然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它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伟大,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共同保护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动物大王沈石溪的一本力作——《最后一头战象》。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大象的印象就像是在电视上所看到的那样,大象可以作为交通工具驮载游客到处参观游玩,或者在动物园里供游客观赏。我还看过一部关于大象的电影,讲诉的是由于象牙很珍贵,大象成为众多偷猎者争相猎杀的对象,每年都有很多的大象死于残忍的杀害。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大象也和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

书中一共记载了六个关于大象的故事。其中,《最后一头战象》讲诉的是:在一次战争中,八十多只战象战死沙场,唯一的幸存者嘎羧临死前,披上曾经作战的象鞍和村民们告别。他没有走进祖先留下的古老神秘的象冢,而是来到了百象冢——当年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和他死去的战友“团聚”。而故事《象冢》中,母象巴娅为了种族在儿子隆卡与自己心爱的茨莆之间做出艰难选择。最终巴娅帮助儿子当上了象王,又从象群中偷偷溜出来,和茨莆共同迎接死亡,化解了茨莆心中所有的悲凉和怨恨。

作者通过对动物细微动作的描写和细腻心理的刻画,自然流露出动物间存在的真挚情感。让我在阅读时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战象嘎羧化身为一名红军老战士,而母象巴娅则化生为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一位深爱自己丈夫的好妻子。从大象身上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4

嘎羧是一头坚强、忠诚的战象!它是一个坚强而又忠诚的卫士!这是我学完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后最深刻的感悟。

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的一次大战斗中,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鲜血把江水染红了。战斗结束后,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地埋葬了,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但还有一头战象浴血奋战后身受重伤,依旧忍着痛、喘息着坚强地活了下来,它就是战象嘎羧。整整二十六年,人们像对待英雄一样照料嗄羧,嘎羧也把寨子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善良的村民们当成亲人,融入了村民们的生活。当它感到死神降临时,没有选择到祖宗留下来的象冢埋葬自己,而是再次重披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了。

嘎羧是一个坚强而又忠诚的卫士!它在战斗中奋不顾身,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和战友们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而在生命的最后,它都还深深眷恋着象鞍,见了自己的象鞍,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多么坚强而又忠诚的一头战象!“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坚强和忠诚,记载着嘎羧对战友的怀念,记载着嘎羧对世界和平与安宁的期盼!这坚强而又忠诚的博大胸怀感天动地!

二十六年过去了,坚强而又忠诚的卫士嘎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它的战友,它要和曾经一起并肩作战、浴血搏杀的战象们躺在一起。当它再次站在曾经的战场,它的心里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十分清晰地记得自己的责任:一头战象的责任。它凭吊曾经的战友,怀念它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一声声悲壮的吼声惊天动地,那是它对战友的思念,对日军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战象竟有如此灵性,它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它用行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忘记!英雄的血泪永远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一头多么重情重义、善良、坚强、忠诚、有灵性英勇的的战象啊!它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纯洁、更长久!这篇课文促人深省,感人心怀!通过不断阅读课文,我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了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到了嘎羧高尚的情怀,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5

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不过,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课文讲述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的,但它没有.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它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忘记。这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渴望,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的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们必须要守护自己最珍惜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直怀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都是那么渺小. 这也是一头“忠诚”的战象。

“忠诚”是因为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当我读到课文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读了这篇课文,令人回味无穷,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有更深的感悟呢?《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讲的是:作者沈石溪在西双版纳打仗时,是当象骑兵(骑象打仗的兵),当时全部象骑兵全体阵亡,只剩下他与他的象,他们离开战场,他的象是他最知心的朋友。找到了一座村寨,在里面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有时关乎生命,也有时只关乎自己的脾气,但最后战象死了。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我知道能交一个知心朋友,多么不容易,这个朋友与他出生入死,一起过了许多磨难,才终究在一起。我明白了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一定要珍惜。我还明白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管什么人,什么东西,也是终究要离开你的。《最后一头战象》更让我知道了动物虽然不会说人话,但他们却是是有感情的东西,从这本书中我对动物的看法也有些改变,特别是象,我对象的感觉是,它有思维,特别聪明,所以我现在开始喜欢象了。读了《最后一头战象》,我的感触很多。

122783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