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10篇(2)

关键词: 无声告白读后感,无声告白感悟,无声告白感想
小淇0 分享 时间:

一切的错,莉迪亚想,来自恐惧。恐惧母亲再次离开,恐惧自己不能让他们满意。需要纠正这个错误,从哪里开始呢她一脚踏入了湖中心的水面。那个夜里,迪莉娅死了。作者描述的很美,读到那里,有种真正的释然感,她最后解脱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入戏了。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虽然我没惨到那个地步,也没勇气透过死亡来结束一切,但我很难过地看到自己与她身上的相似点,也再次敲打自己,如果一向以来在走别人的路,终有一天,我会手足无措,会走不下去的。而我们终此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读后感7

无,没有。声,声音。告白,像某个人或某件事表达爱意。

告诉莉迪亚,我们爱她。告诉汉娜,我们也爱她。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汉娜。她可能没有内斯那么爱学习,她可能不会考上哈佛,她可能不像莉迪亚那么听父母的话。但她睿智,这就足够让我喜欢她了。当哥哥和姐姐的光芒遮住了她,她选择躲在桌子底下,心里默念着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独自做个观棋不语的智慧家。

她知道姐姐的悲苦,理解她的悲苦,她也明白哥哥痛苦,她也知道杰克的善良,也知道杰克的无罪。她以局外人的身份洞察着这一切。

我最同情的人也是汉娜。莉迪亚失去了生命,她被玛丽琳逼迫着成为医生,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她被詹姆斯逼迫着和其他人一样,要合群。至少,她们是关注着她的,多少人终其一生得不到他人的爱,多少人终其一生只想得到父母的关注。她爱家里的每一个人,收集他们的东西,虽然最后都被要了回去,她不气馁,那我选择他们不要的东西好了。终于,能和家里人联系在一起了。

她的到来是玛丽琳在离家出走的日子晕倒之后发现的。因为她,玛丽琳被迫放弃梦想,回到家中。于是玛丽琳把自己所有的理想强加到莉迪亚身上。从到来到成长,她都是被忽视的那个聪明的姑凉。

她的睿智来源于她缺失的爱,因为要减少自己的存在,所以她必须变的聪明,只有那样她才能在家里愉快生活。

幸好,内斯,玛丽琳,詹姆斯终于看到了她的存在。幸好,我喜欢的那个姑凉被人发现了她的光芒。

《无声告白》读后感8

去年我买了这本书的纸质版本,但一直被各种事情干扰,它一直被搁置。

终于与它重逢,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书,有很简洁利落的文风,精准的比喻和描写,不多不少,非常细腻。

文中所呈现出的各自背负的压抑,每一种我都能深深理解。

理解父亲因为种族问题和童年经历所衍生出的自卑,理解母亲一直心怀梦想,却最终被现实羁绊无法实现的痛苦。理解莉迪亚被爱的枷锁束缚到绝望的痛楚,理解汉斯和汉娜不被家人重视冷落的难过。

印象深刻的是莉迪亚第一次和朋友看电影,父亲在车上尴尬又兴奋的样子,极力的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正常的社交生活,拥有他所未曾拥有过的平常,这样微小的一件事也令他夸张得快乐。

莉迪亚竭尽全力的满足了母亲和父亲的愿望和期待,可她最终不堪重负,并没有人问过她,她想要的是什么?过多的爱和期待变成种沉重的枷锁,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负担得起别人梦想的重量。

事情是从哪里开始错的?错的离谱至此?

所有的事情的发生都有因果,都有迹可循。

埋在心里的阴影不会消失,只会以另一种方式影响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身边的人。有些事,你当时不知道为何要这样思考,抉择,其实,归根结底,总能找到原因,我们的潜意识推动了我们去做那样的事。

莉迪亚的死亡像是一场无声的告白,把这一家人从过去的阴霾里拉了出来,重新沐浴的阳光下,审视生活,重建自己,在阴影里呆久了的人需要这样的阳光,需要这样痛苦的反思,也许痛苦之后我们每个人都能抚平自己内心的创痛。

《无声告白》读后感9

沉默而别扭的父母,木讷的老大,被寄托全家希望却无力承担的老二,和习惯于在家毫无存在感的老幺。这是不是另一种stereotype呢。

还不算太晚。莉迪亚在码头上许下新的承诺,这一次,是对她自己许的。她将重新开始。她会告诉她的母亲,够了。就算她物理不及格,就算她永远当不成医生,那也没关系。她还会告诉母亲,还不算太晚。一切都不晚。她要把项链和书还给父亲,她再也不会把只有拨号音的听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会假装成另一个人了。从现在开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双脚悬空的莉迪亚——她一直都被别人的梦想深深吸引——突然发现了宇宙中华丽闪耀的各种可能性,她决心改变一切。她要对杰克说对不起,告诉他,她永远不会讲出他的秘密。既然他能如此勇敢,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那么,也许她也能。她会告诉他,她理解他。

她要对内斯说,他走了也没关系,她会没事的,他不必再为她负责,也无需担心。然后,她就让他走。

许下最后一个承诺的时候,莉迪亚明白了她要怎么做,如何重新开始,从头开始,这样,她就再也不用害怕孤独了。

明天早晨,她要问问内斯哈佛的事情,那里是什么样的,她要让他讲讲他遇到的人,上过些什么课。她要告诉他,他会在哈佛度过美好的时光。

她低头看着湖水,黑暗中仿佛空无一物,只有黑幽幽的颜色,一片巨大的虚无在她脚下铺展开来。没关系的,她告诉自己,然后,她就跨出小船,走进水中。

《无声告白》读后感10

无声告白,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讲了一个不独特的故事。开篇第一句,“莉迪亚死了”道出该书的核心,接着从家里各个成员的角度去探寻莉迪亚死亡的真相。

这本书虽然说的是一个美国华裔家庭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又是如此的普遍的存在于我们身边!很多的父辈总是期望自己的后代不要经历自己曾经走过的错路,弯路;总是期待自己的后代能够超越自己;总是期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完成自己当初未能完成的梦想!他们并未把自己的子女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更多的是把子女视为自己的生命的延续,视为自己的傀儡,甚至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小开始就要求子女按自己定下的期望成长!一句“我们是为你好”,“你不懂,我们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就抹杀了子女的所有独立性!殊不知,社会在演进,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立的存在,并不具有绝对的参考性!何况还隔代!

在父辈的畸形关心下,也就产生了,读书时不让谈恋爱,大学毕业后就催婚的畸形人生观!似乎毕业后这么短短的几年,就要决定人生的几个重要大事,事业、婚姻!

文中的莉迪亚就是在这种父母的期待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迎合母亲的梦想,奋力逼迫自己读书,因学习成绩下滑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成为父亲心中的“合群的人”,经常装着再给并不存在的朋友打电话!最后这一切终于压垮了她!

希望这种父母越来越少,希望有这种背负的人都能摆脱这种不合理的期待,寻找到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生而为人,是来体验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某人生命的延续,也不是某人的橡皮泥,随便揉捏和摆设!


《无声告白》读后感10篇相关文章:

无声的告白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5篇

无声的告白读后感800字

电影《告白》观后感作文

日本电影情书观后感

八佰观后感作文450字

幼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电影《告白》观后感

不能陪爸爸过父亲节的句子

电影《告白》观后感800字5篇

德育学堂小学版观后感600字

122927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