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的意义》初中读后感(2)
这与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性上,人只有对其充满兴趣,乐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追寻生命的意义》初中读后感4
我怀疑医生是否能够用一般性的词汇来回答这一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此,重要的不是一般性的生命意义,而是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生活的特定意义。用一般性词汇来解释这一问题类似于象棋冠军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师,请您告诉我,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是什么?”除了某一棋局中的某一特定情境或某一对手的特定个性之外,不存在任何所谓最好的甚至较好的一步棋。
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人不应该寻求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拥有需要完成的特定的事业或使命。而此,他的个体不能被替代,他的生活也不能被重复。因此,每个人的任务与他实现这一任务的特定机会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生活中的每一种情形代表了对于人的一种挑战,提出了一种需要他加以解决的问题,生命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最终,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相反,他应该认识到,被询问的应当是他自己。总之,每个人都应追问生命的意义;并且,每个人只有通过承担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他只有通过成为负责的人的人才能对生活做出反应。因此,意义疗法从责任中看到了人的存在的真正实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感悟。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相反,他应该认识到,被询问的应当是他自己。
无论是谁,腰缠万贯,亦或者平淡一生。很多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碌碌无为,在历史的潮流里翻不起一丝的波浪。但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特定的意义,每个人的生活不能被重复,独一无二。验证一句话,存在即合理。
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最后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他的追求,也可能很相似我们的追求,或者与我们的不同。但对我们来说仍然有巨大的启发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问问自己。
《追寻生命的意义》初中读后感5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在维克多《追寻生命的意义》的这本集中营自传小书中,叙述了奥斯维辛俘虏的苦难生活,以及表达“意义治疗法”的积极态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将要追寻其独特的理想,普通人自有他所存在的意义。那假如是换成一个每天生活在集中营里的俘虏,失去了人身自由,经历了各种磨难,那他的人生还要追寻所谓的生命意义吗?而维克多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那些集中营的俘虏们的心理历程与人生故事。
初到集中营的俘虏,从受一段时间集中营磨难后的挣扎到冷漠,最后是麻木不仁的绝望心境。人性不能简单地分为善与恶,尤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最深处的人性极其容易暴露出来,善与恶的边界变得如此模糊不清。恶劣的生存环境往往扼杀生存的希望,人在绝望之中走向死亡。
“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我们就知道他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不可能再挽回。”为什么人要活着?什么是人生的意义所在?维克多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也因每个生命体的独特性而存在意义有所不同,但他阐述了三种方法:创造或从事能体现生命价值的工作,体验爱与被爱,忍受并超越痛苦的积极态度。
前两者人们容易理解并接受,但忍受并超越痛苦,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吗?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活着就是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采取积极态度。追问自己的活着的意义,便是一种自我精神上的升华了。
《追寻生命的意义》初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