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菜根谭读后感

关键词: 名著菜根谭读后感,菜根谭读书心得,名著
树杰0 分享 时间: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名著菜根谭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到你。

名著菜根谭读后感1

这段时间,闲时一向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 九。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齐。“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我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头具,不一样的面具去应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能够到达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坚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能够为你所控,能够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构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进取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我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

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名著菜根谭读后感2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历史上没有太多的记载,可能是万历年间,金坛县一位久居山林绝意仕途的退职隐士。在当时,皇帝治国无道,有志之士的思想也异常沉闷,大家无法从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这类作品也就应运而生,目的就在于洗涤人们心中的污霾。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其实,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前的矛盾,无论过了多少年,都是有相通之处的,古文难免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偶尔郁闷难解,还是可以与古人聊聊他的经历和感想,或许会豁然开朗。借此机会摘抄几个文中的句子分享给大家。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释义:使人当面赞誉你,不如避免别人在背后毁谤你;极力营造欢愉的初次见面,不如避免别人长久相处而不厌烦你。

处世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

为人处世总是想着要他人感怀恩德,受到恩惠的人就会不堪重负,反而会有怨恨之心;遇到事情实实在在地为他人着想,帮助其消除祸患,排忧解难,这就是创造出引导发展的生机。高姿态的帮助和恩德,不过是满足自己的手段,只会让人感受到压力,如果想要好好与人相处,就该拿出真心实意来,有施恩不图报的气魄。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喜欢把任何事情都搞得清清楚楚,这并不明智,该了解清楚的就了解清楚,不该清楚明白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得糊涂,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必然能够战胜别人并不意味着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完全可以战胜对方的情况下反而能够输给对方。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弱疏狂。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抱朴守拙。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自以为是的偏私和自作聪明的主张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地方。心智的成长总是夹杂着眼泪,误会,失望和痛苦,永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回头想想,人生没有捷径,真正让你心安的路,都要靠自己的双脚去一步步丈量。作者洪应明从早年的热衷世事,到后来的归心事佛,想必是饱经忧患,风波顿挫的。作者字自诚,字面上理解是对自己诚实,我想正是带着这份诚心于自我的勇气和决心,回顾人生经历,剖析涉世之道,才给后人留下了这样一部好书。

总而言之,任何书都只是一面镜子,每个人在其中读到的都是自己。所以书中所言不能用绝对的实用主义衡量其价值,关于思维的很多问题是在生活的熏陶中才渐渐生长出答案的。这本书有种类似小杂谈的意思,简简单单的三两句话,即深入浅出的表达了“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世界”的所怀所想,字句凝练,一针见血,或许大道至简向来如此。

名著菜根谭读后感3

今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年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如果我们不够伟大,至少我们应该是善良的。

名著菜根谭读后感4

陈才根是一位深谙人生的隐士,他集佛、道、儒于一身,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将人生的奥秘展现出来。我认为《蔡根谈》是一本对人类事务有不同看法的书。喜欢读《彩禅》,他想:“嚼彩禅香,做什么都可以。”;企业大亨们喜欢读陈彩根,因为他们认为陈彩根是一本好书,是企业管理的“指南”,是企业家自我修养的“教科书”;和尚喜欢读《赤胆经》,因为它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陈彩根,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学的味道,充满了变化的哲学,充满了诗意。我认为《蔡根谈》是一本陶冶情操的好书。读起来很平静。这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简单的语言。就像家庭例行公事一样。谈论它很容易。它在不知不觉中对自我有益:哦,有些事情可以这样处理。

读陈彩根,让我得到了很多灵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有“忧天下先,乐天下后”的爱国精神,更要有“忧天下先,乐天下后”的工作热情,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不应该只有的心态”没有冷漠,没有野心,没有和平,没有距离”,“没有怨恨,没有特别的人”,但也“自我修养”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果他想跟上时代,他不仅应该考虑安全危险的想法,但也“博学,审问,仔细想想,说很明显,努力和实践“自己不断充电,加油!

街上最时髦的衣服往往是过时的,而最后的衣服则是简单而普通的。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需求只是生活的调节,而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吃上一百次的是简单的食物。酸、甜、苦、辣都是调味品。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是使我们生活充实而实际的关键。读“天地不能无和,人不能无乐”。让我意识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朝它皱眉,它也朝你皱眉;当你微笑时,它也向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快乐是幸福的关键。读过《心不应空》之后,如果它是空的,那么正义和理性就会复活;如果不是真的,那么物质的欲望就不会进入”,我懂得了心不能谦虚,只有谦虚才能让正义和真理进入心;心再充实也不够,只有充实才能使贪婪的物质欲望无法入侵。在学习和做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改变自己。只有保持“有水源”的状态,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是后裔的根,没有不种的根,但枝子是茂盛的。”一个善良的人,他的后代自然学会了善良。这样,如果我们作为教师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师德高尚、行为良好的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反省自己:我的教育给了学生多少快乐、自信、快乐的享受和成功的经验?

124238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