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关键词: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想,读后感
奕远0 分享 时间: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1

看了这本书两个想法。

首先,虽然是说的普遍全球的男女平等问题,但这里暴露的更多的是韩国自身的问题。加上最近爆发出来的崔雪莉问题,这个被财阀垄断的资本国度本身阶级流动就相对固定,思想的封闭更是循环在各个阶层,女性的奴性根深蒂固,虽然在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有所反抗,但仍旧止步不前难以改变。女性的出路和价值被更多指向了娱乐圈,指向了“饥饿游戏”里的潜规则(与文本无关不多说),指向了家庭内部自我身份的确立,指向了相夫教子的偏安姿态。(韩国近几年给人感觉真的快完了)

然后是对这本书提到的几个时间段的不平等事件。幼时的男女顺序问题,求学的工作导向问题,工作期间的孕期问题,生育后的家庭分工问题……这大概是每个女生都会经历的问题吧,着实难以解决。但我感觉韩国那边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更多是在于①财阀垄断背景下的家族继承传统影响全国范围的家庭内部思维②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让男性身份再次突出③男性的理所当然④女性对女性的谴责压迫……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男女无法真正平等。因为当你提及到“追求”男女平等,这世界便已经不平等了。真正的平等应该是潜意识与无意识的实践,而不是嘶声力竭却无法改变的痛苦追寻。(当然我们是需要把平等吼出来,那种“If its not me who?If its not now when?”的坚定绝对不能退缩)

读书少的幼稚想法,轻喷。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2

一本有趣而且阅读流利的小小说。曾经对韩国一无所知,由于公司组里有位最好的朋友是韩国人,从而对韩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她和我同年,很早移民来了美国,她的很多思维方式,育儿,职场理念和我惊人的类似。(比起中国人,韩国人应该更加传统,重礼节,以及有等级观念)。

我们经常探讨美国人和亚洲人的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经常相视而笑。探讨我们无法丢弃的民族文化,谈及对孩子的教育,传承,以及职场(亚洲人,女性)。被两种文化同时强烈冲击,切身体验到各种好以及无奈。也许这也是人生另一种不同的体验和经历吧……

由于韩国特殊的地域性-前后左右都受敌,北有北朝鲜,边上有日本中国,依赖美国却远隔重洋。韩国是个人人需要服兵役的国家,大部分妇女都没有接受解放运动,男尊女卑严重,商业也没有太大的超级大企业,应该说是没有多少个性而依赖性比较强的小国家;而在这个地方,贫富差距,等级,腐败确是惊人的厉害。

也许我只是了解到了一个肤浅的韩国。日韩曾经在我眼里区别不大,走进才了解原来文化地域和历史造就了两个如此迥异的东亚文明,很有趣,愿意深度了解。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3

韩国的社会问题,客观来说像是比中国更加严峻,但这不代表中国文化下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在如此包容开放的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在发声。

我家里两个女儿,我和我妹妹。对重男轻女的第一认识是我的奶奶在我小的时候不愿意照顾我,她要照顾我爸爸哥哥的`儿子。愿意给爸爸哥哥的儿子买糖,而我的糖是之后妈妈知道后留钱给奶奶才开始有。好在生活在观念日益改变的江浙沿海地区,家长的想法也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

再次意识到性别问题的时候是大学,武汉。一个班级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但居多来自湖北省各个市。4年的大学生涯,年年投票选出来的班长都是男性。不是那种巧合性。像是对性别的约定俗成。

对于职场要是在20__新年伊始之前,我可能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性别困惑。一毕业选择了上海,是那种能力说话的地方,女性在职场风生水起。20__年年底,考虑结婚的问题回家发展,开始投简历、面试。而面试官一定会聊到的话题,不管是直接还是侧面,结婚后多久要孩子的问题。说白一点,如果近期要孩子我们不要你。

所以不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会带来这些困扰。

最后,无关本文,因为今天发生的一件事,用文中的一句话勉励自己。

因为要是没把想讲的话说出口,之后一定会有说不完的委屈和愤恨。

下次记得讲出来,亲爱的。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4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我们会为悲剧感到压抑对其拥有同理心,或许不是因为悲剧结局本身有多么悲怆,更多的是为其中的人物所动容,所谓命运使然下的苍白无力。《82年生的金智英》之所以能成为亚洲十年来少见的现象级畅销书也是有原因的。金智英的生活就是一杯“白开水”,普通上学普通工作普通婚育,是为普通又大众的典型。其一定程度上隐喻着女性普遍意义上的集体困境,而在这种集体困境中,所表现出的又是女性的自觉意识,给予人们情绪上的共鸣。最可怕的是这部象征韩国女权运动的小说能让你隐约有种错觉,这不是金智英,这可能是“我们”。

128124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