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散文读后感800字
推荐文章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三毛散文读后感800字 ,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三毛散文读后感800字1
《雨季不再来》是三毛文集的第一本,集成了三毛年少时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以及后来对少年时期的回忆。这些小说多以青春、爱情为主,其中还会夹杂着一些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我看来,这些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多是年少的三毛的映射。
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的缘故,三毛从小的文学熏陶很浓,从小就读了很多书,所以,当我们还在念唐诗三百首的时候,三毛已经读完一遍红楼梦了。然而小学的三毛常常过着一边作文被当做范文贴上黑板一边挨数学老师打的日子,偏科是相当严重的。
终于三毛考上了重点初中。不过好景不长,由于一次数学老师的当众羞辱,自尊心强的三毛终于决定肄学。
三毛的父亲年轻时希望做个艺术家,所以他把三毛送去了一位年轻画家那里学习画画。正是这位年轻的画家老师改变了三毛以后的人生。他虽然话不多却似乎能读懂三毛的心。他不强迫三毛,不想做的时候就不做,什么时候有心情了再做。雨季不再来里有一篇关于爱情的短篇小说,我越读越觉得三毛是在写自己对这位老师朦胧的爱情,但我也觉得三毛是没有表白的,三毛把他摆的位置很高,以至于自己不敢高攀。
后来三毛去了欧洲流浪,其实是去学习,充实自己。首先要过关的是语言。以三毛学习德文为例,短短三个月就从初级德文班毕业,并且成绩第一。荣誉的背后是每天十六七个小时的勤学苦练。三毛之所以如此勤奋读书学习的原因之一是她对知识对艺术的渴求,二是体谅父亲供她读书的不易,用三毛自己的话说,她的费用是父亲在幽暗的台灯下一点点加班加出来的。所以,三毛特别珍惜。
不能不说三毛是个情感太丰富的女生,她可以让只在车站见了一面的东德军官为她敞开后门,继而甚至有了一见钟情以身相许的念头;她可以把无理烦心的机场稽查事故变成生动活泼的派对,以至于让执法人员一个个拿她当朋友甚至亲自送她到目的地的故事。
善良的三毛刚到欧洲时小心翼翼,谨遵父母吃亏是福的座右铭,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三毛终于爆发了。人就是这样,对那些每天被我们压迫着的人我们可能会觉得理所应当,继而投以鄙夷的目光;而当这些被压迫着的人一旦翻身做主人,我们又会觉得他们因为拥有了独立人格而顿时高大起来。
有过叛逆,但始终怀揣着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有过迷茫,但终于在贵人的帮助之下走出人生的泥淖;有过艰难困苦,但一直在柔韧坚强的意志下冲出黑暗找到了光明。
三毛散文读后感800字2
一直很喜欢三毛,她的笔锋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真实地倾诉生活的故事。
她和荷西的爱情,热情似火,温柔如棉,跨越国界,超越生死,刻骨铭心感人至深!
温柔的海,拿走了荷西的生命,也拿走了三毛一半的灵魂。三毛的灵魂,一半,爱着自己,一半,爱着他们。她一生都在流浪,流浪在山水和沙漠里,像风中摇曳的花,绽放着孤独,美丽的脱俗。
荷西的意外离世,让她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相思刻骨,万劫不复!七年的时光里,三毛的身体也被抽丝剥茧般,惹着悲痛,想着随他而去,只是奈何不了人世的骨肉恩情。每每入眠,忆起往昔一切,那么真,那么幸福,可是现实又是那么忧伤。只能道,梦里花落知多少?万般感慨。
三毛是孤独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只是当一个人了解另一个人的孤独后不小心又走了,这个人就更孤独了,因为孤独再也不会有人了解了,心再也没有栖息的地方了。
三毛说,写作只是她的生活的一小部分,因此她的文字不加以修饰,矫情,而是平平淡淡的叙述,原汁原味地展现生活的原貌与智慧,趣味。整本书是围绕纪念与荷西的一点一滴展开的,失去荷西之后的悲痛心情,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语言平淡,但是却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了三毛的深情。
很多人在爱着三毛,三毛也在爱着很多人。在她骨子里,藏着一种十分神奇的东西,大概是爱,是柔情。在失去许多东西之后,她还有爱的能力。她说,“人生那么短,抢命似的活是唯一的方法,我不愿慢吞吞地老死。”
本书是三毛作品中极沉重的一部,真实地记录了爱人荷西意外离世后,三毛所经历的黑暗时光,然而哀恸过后的她愈发坚强,文字也愈发透着深情与力量。 行文中平静的语调掩藏不了死别的伤痛,而哀恸过后的坚强,让这位深情女子更加美丽,她以深沉的笔,表达了走出阴霾的勇气。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事,就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在荷西离开的那一瞬间,三毛的心就已经死了。
她站在他的'坟前喃喃自语: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书里,一字一句都能嚼出三毛的泪水,每翻一页都能听到心碎的声音。爱,在三毛的笔下都是那样纯净和简单。她的爱没有耀眼闪光的你侬我侬,只有平淡如誓言的天长地久。
三毛不再是那个尽情挥洒,才气纵横的三毛,荷西的逝去,让她失去了对生命的热爱,在往后的岁月里,尽管她去过很多地方,但再也没人能够陪着她颠沛流离。
《梦里花落知多少》,埋藏着三毛生命中最浓黑的悲戚,对荷西最蚀骨的思念,以及对亲人那种难以舍弃的深情。
梦里,让惊魂的梦魇,里面有太多的不安和不舍;梦外,是物是人非的感慨,是一段又一段难忘的过往。而面对梦外的现实世界,痛苦却必须活着,因为有责任在,因为世界上总有些什么,是我们无法强求的,还不如释然一点。一切,都已随风而去。
回首往事,泪流成河,斯人已去,冷却故人心。至情至爱、凄美不巧的悲情故事,三毛虽没能得到永恒的幸福,却拥有了永恒的爱情,也许不完美的东西才是永恒。生命中总有一些人或事,不用去追忆,因为它们早已深藏于我们的心底了,甚至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了我们的灵魂。
人的一生总要面临各种悲痛欲绝,但是死亡是不必急迫的事情。愿每一个人都有勇气活在这世间,挣扎,勇敢,向上。
人所经历的黑暗时光刻骨而残忍,然而灰烬里爬出来的人愈发坚强,文字也愈发透着深情与力量。平静的语调掩藏不了死别的伤痛,而哀恸过后的坚强,让这位深情的女子愈加美丽。岁月悠悠,漫长没有止境,活了一生,终就还得了一个土馒头。当清晨迎着朝阳站在大海的面前,我不知道是否还可以春暖花开,但是如若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
请善待每一天每个人,寻找生活,发现生活,最后要陪着父母,因为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孩子。
三毛散文读后感800字3
三天时间看完了三毛的《温柔的夜》,爱上了这个洒脱不羁,自由浪漫的女人,字里行间藏着她对人生酸辣苦辣的乐观心态,流浪异国他乡,体验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在面对嘲笑、误解、歧视时都能据理力争,好有骨气的女人!她看淡生死,对家人游必有方的交代,与万物灵魂交织的欣喜从容,是我向往的样子。
感谢三毛,用亲身经历唤起了对灵魂自由的极度渴望,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也开始对当下被物质生活裹挟的局促和焦虑状态进行反思。
出身社会两年工作还不稳定,收入不高债务倒是不少,人情债、金钱债皆有,失业在家急躁不安,重操“烟酒”旧业的父亲;经济重担苦不堪言的两位姐姐;没有未来规划的他……日子皱皱巴巴,虽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却也磨人的很。
日子总是要过,难题也要一件一件的捋顺,彷徨焦虑时总爱看些心灵类的书籍找找方向,常常暗示自己,生活不止挣钱和忙碌,还有静下心来享受当下的欢愉,也常对如今的拜物主义感到愤懑和不解,却也是内心自我矛盾一番后接受物质世界既定的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