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散文集读后感800字
推荐文章
读刘墉作品会使原来幼稚的思想和观点也改变的更加成熟。让人看到了一些勾心斗角、口蜜腹剑的黑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 刘墉散文集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刘墉散文集读后感800字1
读刘庸的作品,有些如清晨的朝露,滋润心田;有些如午后的红茶,沁入心脾;有些如黑夜的星星,照亮心空。
“每个人都应当从小就看重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你先要肯定自己——刘庸。”
记得第一次读刘庸的作品还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时我就读的是县上很普通的一所中学,据说每年能考出去的学生是寥寥无几,我顿觉前途渺茫,心情抑郁,对自己缺乏信心。偶然的机会从同学那里借来了刘庸的'《超越自己》,读来竟有醍醐灌顶、柳暗花明之感,顿觉心旷神怡、信心大增。于是又去买了他的《肯定自己》《创造自己》来看。虽然他这三本书都是写给他儿子的,可是我却从中获益匪浅,看清了自己的处境、找到了战胜自己法宝。
你可以一辈子都不登山,
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
它使你总往高处爬,
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
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
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经过努力,我考上了县里的一个职业中专,离开了家在学校长住,一切都显得陌生而又有些许的兴奋。但是想家的孤独、学习的不适应让我开始失落和惶恐,这时同学拿来了刘庸的《永攀心中的高峰》,书中写了一位攀登过无数险峰的登山运动员却因为无峰可登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看完让我惊叹同时开始警醒:上大学不是我心中的最高峰,而我却因莫名的烦恼,而忘记了自己的追求。明白了同学的鼓励,我有恢复了自信,确定目标,勇敢攀登了。
后来上班后又读了他的《我不是教你诈》,他用生动浅显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去体会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虽然跟以前的作品风格有些不一样,可是他却告诉了我们: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善恶都是一念之间。我们要心存美好,但是却不得不防世间的凶险。
寂寞时读读刘庸,得到慰寄;失意时读读刘庸,得到信心;高兴时读读刘庸,得到平和;成功时读读刘庸,得到智慧。
刘墉散文集读后感800字2
寒假期间,读了刘墉的很多作品,收获不少。他的作品百分之九十都是以散文、故事的形式给予总结、升华,有深度而又不脱离现实,所以,他的作品很有看头,对于点滴小事的细腻,加上到位的分析,看他的作品,看着看着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来的感觉。
刘墉先生的作品,适合各种年龄阶段的人阅读,只不过是各种经历的人读起来领悟不同罢了。
《萤窗小语》是刘墉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题材都是取自平凡人的简单生活,用最简练的方法解读了人生,让人可以静心体会,从而可以读出一种平和的心境。
《我不是教你诈》这部作品是刘墉先生的“处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世间百相的解释,告诉你不吃亏或少吃亏的学问。这是针对社会现象所写的内容,每个故事都可能切中利弊,每个分析都可能深入人心,它的目的不在于立刻改变什么,而是慢慢的产生深远的影响。套用刘墉先生的原话:“我不是教你诈,而是教你看清世事,是教你更技巧的坚守原则,是教你保护自己,且在风雨狂澜中,做个中流砥柱。”
《点一盏心灯》是《萤窗小语》的延续,文章大部分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小故事,那里面天真的小徒弟、健忘的老先生、做梦的少女、历经风霜的老兵和艰苦奋斗的`商人,以及作为一般人称的老张、小王,可以被替换为每一个读者,故事中涉及的人物大部分是作者从海内外新闻中撷取的真人真事,在每一个故事的背面都有它深一层的意义,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适合几岁的孩子到80多岁的老人,从中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趣味和结论,它是一扇门,向读者敞开着,进门之后的亭台楼阁,花鸟鱼虫,则请各位细细寻找,自己游历了。”
《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肯定自我》这三部分是写给青年人的,但也是身为父母阅读的好作品,在这部分内容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长时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在各种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以书信的方式,殷切的叮咛,教导着他那走向成年的孩子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如何对待纷杂的社会;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接受别人的爱;告诫年轻的孩子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克服依赖心理;如何寻找生存自保之道、使自己走向成功。年轻人可以从中学到生存进取的态度,为人父母可以从中领悟些育人的方法。
刘墉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多,例如《爱不厌诈》、《你不可不知的人性》、《靠自己去成功》、《爱原来可以如此豁达》、《点滴在心的处事艺术》、《漂泊的人生》等等。
刘墉先生是一个从平凡走向辉煌的人,他的作品有些文字的确是露骨的,直白的,但是他用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同各种身份不同经历、像多棱镜一样展示着他自己的各个方面,不能说看了他的作品一定就会在人生的期盼上稳赢,但是至少会多一分胜算,多一份信心和力量。
刘墉散文集读后感800字3
近日有幸拜读了《刘墉散文精选》,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早一些看到这本书,我就可以早些给儿子看,早一些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白良好性格养成的方法等。可以说刘墉真的是用心良苦,因为此书是精选了他写给自己孩子的书信。书中包含了学习、性格、习惯、成长、心灵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若干个主题,可谓面面俱到,循循善诱。而这些内容是我已经经历、正在经历和即将经历的。翻开书中的一页页,感受着这位父亲倾洒于笔端的父爱,也感谢他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
在书中我很佩服他对孩子的那种不动声色的教诲,其中有一篇《掌握时间就是掌握生命》。他列举了孩子平时生活中的四个简单的生活片段,这四个片段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孩子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效率低下,时间观念不强,这不活脱脱是我儿子的真实写照吗?一个人关在房里“认真地”做着作业,而当一个黄昏过去,作业却完成得屈指可数。问他这么长时间都做了什么?他振振有词地回答:“没看到我一直在做的吗?”当时看到他效率如此低下,真的气得人心肝疼。那叫一个急啊。
后来我留心观察,发现他一会儿出来上个厕所,一会儿跑出来喝口水,一会儿去跟家里的小狗打个招呼,如此不定性之下,怎么会有高效率呢?刘墉告诉我,对于那些不懂得利用时间的年轻人,我们一方面要教导分析使用时间的方法,一方面应该留些空间,让他们从错误当中得到教训。一方面更要观察那些拖拉是否也是因为他们不敢也不想面对现实。真心希望我的孩子在看了这本书后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也希望他能早日成为时间的主人。
书中刘墉还介绍了自己读书的方法,他记忆力不好,但却能想出许多小妙招来帮助自己增强记忆。虽然有一些自嘲在里面,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是最实用的方法。这也告诉我们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感谢刘墉先生,感谢他用平实的话语将自己的故事凝结成人生感悟,向我们娓娓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