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狼图腾》读后感(2)
总之,读完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精彩的,也是深沉的,但也是有争议的。也改变了我对狼的看法,以前以为它们是残暴的侩子手,其实无论食与杀,都不是它们的目的,而是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作为人类也一样,要活的自由,活的独立,才能在社会上获得尊重。
长篇小说《狼图腾》读后感5
当狼逃生时,它甚至可以咬断伤腿,刮骨疗毒是治伤,而狼是自伤,颇有壮士断腕的壮烈。当狼袭击马群时,它甚至可以选择最残忍的自杀式打法。当搬迁时,小狼宁愿被勒死也不屈从,让人感慨训老虎易,训小狼难。狼与生俱来的血性和傲气,帮助它们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中生存下来。草原上以前也有老虎等其它动物,之所以只有狼独存,原因就在于此吧!
社会如战场,危机四伏,如果没有应对困难的勇气,你就很难生存下去。有了勇气,还要有狼一样的血性,积极的主动的去迎接挑战。只有在不断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斗争中,人才能进步,才能成长。
读《狼图腾》,看那些让人血脉喷张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鲜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统一指挥,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比如围捕黄羊的时候,有狼去寻找大雪坑,有狼去骚扰,有狼去伏击,在总攻的时候也是井井有条,狂而不乱。更让人称绝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时候也井然有序,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们得像狼一样有团队意识,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长篇小说《狼图腾》读后感6
不知道是从读哪页的时候起,我就喜欢上了狼这种动物,作者对这种动物的观察和痴迷,让我也似乎是能够近距离地观察狼!
在书中,首先让我欣赏的是对狼的描写,如此生动。我听有的同学说过作者文字功底不够,这点我倒没有在意。因为我被他的描写吸引着,他写的狼显然有别于那些武侠世界中狼,那是完全两样,完全是人性的物种!我甚至不觉得他在写的是狼(动物),而是一种与人能相提并论的生物,或者说是另外一个人的种族,一种精神。用书里的一个人物(参谋长)的话说:对狼养出了感情。当然我知道,在作者眼力更重要的是:对狼的敬叹。狼的战斗,分明是一种艺术了。真正的来自狼的生活的艺术,当然狼自己是没有意识到的,也许正是这种无意识,对生活的抗挣,才产生了这种美丽。这比起那些所谓的艺术家们的作品,我看是美多了。只有真正的蒙古人懂得他,所以把他当作长生天派到下界的神物。狼的一切似乎都在超越作为战士的极限,他们忍耐一切看似不能忍的东西,敏感的对应草原上一切动静。在群狼和小狼对嚎的一节描写中,我是如鲠在喉,激动了好一会儿,虽然就是几句"对答",但是作者通过人,狼,狗,尤其是对小狼和对那些嗥叫的揣摩,使得那种景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第二点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作者以及毕利格老人对草原灭顶的痛心疾首,在这里狼是草原的灵魂,没有了狼的后果,老人当然完全了解,但是他的力量如此微薄,即使痛苦哀嚎都不能表达,领导是盲目,不谙草原,那些外来户虽然是明白,但是他们不在乎,还用"盲流"来解释,盲目流动,等到在这里没法混了再"流",真是一种有苦说不出的味道来。
第三点,是作者最关注,在意的东西吧,狼性,并以此来追寻中华民族的国民性,要多一点狼性就很好了,把"李白"看成是"狼"和"儒"的结合典范,过去几千年是:农耕驱逐草原狼,草原狼去驱逐欧洲,把欧洲变成海盗狼,海盗狼又来灭农耕的过程。不难发现作者程度之深,阔度之广,角度之新。但是说实在的很难让我苟同,咱们少了点狼性,少了点悍性,这点是很能让人接受的。他又把四大文明古国里只有中国不灭,归功于中国的"狼"性,归功于少数民族统治的功劳,这恐怕也很难接受。现在我们是讲中华民族,但是以前,古时讲的只有汉族,把少数民族看成外族,那时的草原狼恐怕也有灭农耕之意吧,有把蓝天下的土地都变成草场的梦想,但是灭不了,大家融合在一起了。倒有点"用定理去证明定理"的味道了。呵呵,当然,作者并不是在推理,只是在思索,探究,在思考是不是因为这个或者那个原因,如此而已。
长篇小说《狼图腾》读后感相关文章:
★ 最新狼图腾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