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品三国读后感,品三国
启智0 分享 时间:

2005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开讲后,带动了他的图书销量,特别是《易中天品三国》屡屡占据图书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易中天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品三国读后感范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1

当我花费了一周的时间,再次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时,不得不说,这可比看三国演义有意思得多了。

同时,这本原汁原味的三国,就让我感觉到,想要了解历史,就必须读史书,而不是演艺。比如周瑜和诸葛亮,周瑜事实上并不是被气死的,而是病故的;而孔明先生治理国家很有一套,但是出谋划策、神机妙算就值得商榷了。

但在这本书中,最吸引人的,还是对人物人性的描写,还有他们的一生。

还有一件事,就是曹操杀孔融,想必引起许多人的愤怒。但是,这也不能怪曹操,谁叫孔融是士族,而且只会说不会做呢?最让曹操愤怒的,还是孔融干扰了他的政治路线,还说他的坏话,就像你急着上厕所,有人却拉着不让你去,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然只能把他干掉。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的人物描写,甚至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们心中所想相照应。当然,他们最后的结果,也自然是与他们的人生相照应。当我读完这本书后,不禁为不同的人生深深地感叹。

把书的内容总结起来,那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这可不是我的希望,我所希望的是,前浪不断地变成新浪。但历史的长河果真如此吗?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2

《品三国》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让我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领略三国风云人物的风采。

《品三国》是由厦门大学教授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编写出来的一本佳作。2006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品三国》里面又很有很有味道的句子。“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抠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我也觉得是这样,如果需要深究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就必须联系前后、仔细推敲,不能根据某一点就武断地得出结论。再看一句,“当我们赞美和欣赏那些乱世英雄的时候,不要忘记那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这句话小小地震撼了我一下,没错啊,很多时候,我经常被那些豪杰人物的出色风采所吸引,却经常忽略那些最低层人民他们所承受的苦难。拿破仑是一名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佩服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为拿破仑出生入死的士兵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那些士兵促成了拿破仑的光辉。最后再看一句,“袁术最蠢的地方,还是他在大家都想当皇帝,又都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当了出头鸟。要知道,出头的椽子是要先烂的。尤其是在群雄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袁绍他们懂这个道理,因此尽管心里痒痒的,也只好忍住。曹操更是心里透亮。孙权劝他称帝,他一眼看穿孙权的鬼心眼,说着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袁术却不懂。他以为只要他一抢先,便占了上风,别人就不敢怎么样了。没想到皇帝的称号不是商标,抢先注册的结果只能是玩火自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易中天讲历史的独特风格,一个“娃娃”、一个“商标”都不禁让人捧腹大笑,而且又让人更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3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这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关于中华骄傲历史书上写了很多,如古代的四大发明,神奇的汉字,美丽的丝绸之路等,但我觉得还是博大精深的汉字更有代表性。

节目邀请了多年研究汉字的王宁教授,她告诉我们,每一个字都有着一段历史,都是从甲骨文逐渐演变过来的,汉字文化能够传承几千年,生命就在民间,每个字都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化厚重的底蕴和价值,汉字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根基,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好好学习汉字,更好地领略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

汉字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如“人”字,我们仿佛就看见一个人两条腿在走路;看见“草”字,就感受到草儿的青翠柔软;看见“阳光”就感受到身上暖烘烘的。如今的世界,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在学习无限魅力的汉字了,在世界各地都开办了孔子学院,让外国友人学习中华文化。但其中让我最受感动的是“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他几十年来都在学习研究汉字,据说他的网站里,收集了近十万个古代文字,而其中他的一个故事让我十分感动。有一年,理查德·西尔斯的签证有问题,必须飞回美国,可是他非常希望留在中国,此时他已经花费所有的钱投资在网站上,但他开的这个网站,每天很少有人光顾,大家在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当天他的网站被很多网友疯狂转发,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他不仅可以留在中国继续学习,还当了老师。

一个外国人,都在不断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呢?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4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144364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