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岳飞传读后感范文(2)
联想到我曾去过杭州的岳庙,大门口写着岳飞的两句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不正是岳飞一生的真实写照吗?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正说明了英雄一定会受到后人的尊重,而小人连铁都不愿意刻成他的形象。
通过读《岳飞传》这本书,加深了我对岳飞事迹的了解,我更敬佩这位民族大英雄了。
读岳飞传读后感范文5
某日打开电视,忽然看到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对岳飞这一历史人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到景堂图书馆借阅了《岳飞新传》一书,作者王曾瑜。
岳飞,字鹏举,宋徽宗赵佶崇宁二年,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少年时学弓箭于周同,力气过人。20岁时,娶刘氏,迫于生计,离乡别井到安阳当韩肖胄的佃客。后来无法忍受煎熬的生活,返回汤阴老家。那时正值北宋联金灭辽,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毅然从军,习刀枪于陈广,应募于敢战士行列,镇压农民起义。
公元1125,金军再次挥师南下。徽宗立马传位于钦宗赵桓,改元靖康。金军势如破足,攻破开封,俘虏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女真族本是奴隶制的落后社会,他们在中原地区强行推行奴隶制,引起尖锐的社会矛盾。其时已经回乡的岳飞决定第二次从戎报国,临行前岳母姚氏在岳飞的背上刻下了尽忠保国四字,以鼓励儿子。
二帝蒙尘之后,因为和谈而幸免于难的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岳飞投入老将宗泽麾下,直到宗泽去世后,改投杜充门下。后来杜充不思抗金,反而屈膝降金,岳飞开始了独当一面的抗金生涯。
岳家军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夜宿不入民宅,晨起草苇不乱,正因如此,老百姓都发自内心的拥护岳家军。
岳飞用数年时间平定了南方内乱之后,便指期北向。第一次北伐,收复襄汉,拜节度使,时年32岁,成为宋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节度使。岳飞意气风发,以为迎回二圣,收复中原指日可待,留下了封建时代爱国主义的代表作《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六年,本已为北伐做好种种准备的岳飞,不料目疾发作,老母病逝,上书要在庐山守孝。朝廷不允,被迫带兵第二次北伐。
绍兴七年,淮西兵变以及后来的储君风波,致使高宗开始猜忌岳飞。高宗和秦桧一心求和,不顾舆论的激烈反对,与金朝进行屈辱的求和。
绍兴九年,金朝撕毁合约,大举南侵。岳家军进行第四次北伐,独立支撑中线战场,联手北方广大的抗金义军,屡屡大获全胜,直杀得兀术退守朱仙镇。眼看着就要守护中原了,此时高宗一日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班师回朝,岳飞痛哭流涕,不得不眼看着刚刚收复的失地又落入金人之手!
岳飞一回到朝廷,高宗立马解除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的兵权,瓦解他们的军队。后来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和张宪逮捕入狱,并捏造证据,处死了三人。好心的狱卒将岳飞的尸首埋于临安九曲丛祠旁,坟前种两棵桔树作为标记。岳飞死年三十九岁,岳云二十三岁。岳飞之死成了千古冤狱。
绍兴三十二年,高宗退位,孝宗即位,为岳飞平反昭雪,改葬岳飞于西湖栖霞岭。岳飞去世多年后,人们仍然怀念他,在家里张贴他的画像。
岳飞何以落得如此下场呢?首先高宗内心深处并不想迎回二圣,担心父兄回来跟自己抢帝位。而且宋太宗开始便留下祖训,谨防武将叛乱,经历过苗刘兵变和淮西兵变的高宗自然对武将弄权有深深的戒备。高宗从即位开始便开始流亡的生活,对金兵有着错误的恐惧。
秦桧,字会之,北宋末为御史中丞。在金军攻破开封后,因反对拥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被金军俘虏北去。在北方变节,在挞懒手下当亲信。建炎四年,金朝派遣秦桧归宋当奸细,从此秦桧与金人里应外合。
高宗担心岳飞大获全胜而拥兵自重,又担心岳飞打败仗而被金人俘虏。所以注定的局面就是以战求和。等到高宗确认自己可以偏安东南的时候,狡兔死,良弓藏,那还能留下岳飞这一心头重患呀!
书中引用一个照看岳飞的狱卒的话,我觉得颇有道理。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若臣疑于君而不反,复为君疑而诛之;若君疑于臣而不诛,则复疑于君而必反。君今疑臣矣,故送下棘寺,岂有复出之理!死固无疑矣。少保若不死,出狱,则复疑于君,安得不反!反既明甚,此所以为逆臣也。
今日西湖岳飞墓旁长跪的四个铁人,昭示着历史的评价。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读岳飞传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 岳飞爱国事迹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