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53回读后感
《水浒传》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水浒传》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水浒传第53回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93957水浒传第53回读后感1
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轻幽笔尖,勾勒一条又一秀丽江河。滴点墨汁,映染一座又一纵横山岳。他,在那喧嚣的闹市,不失正气;在那幽深的高山中,不随“浊流”;在那高深的官府中,不屈威武。他身上总能找到我们常用来比喻的“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忘记来到”。他自有自的“法度”——鲁智深。
首先“搭救金翠莲,拳打镇关西”此回章,正当他“与君同消万古愁”时,传来抽泣声。等问清起因后,以“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性子。搭救金翠莲父女逃出生天。
曾经我们是否在他人“过尽千帆皆不是”的艰苦境地,而自己却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冷眼旁观”呢?如此,那在阶级社会黑暗无度,光明无期之中;官僚又在“莫惜连船沽美酒”的腐败奢侈之中。那,人们是否会屈服于乃至朝廷上下的恶势力?是否会磨灭掉人们的正义之心?很多名著中的人物,不都是如此才最终没落下去的吗?祥子,难道不是吗?
就这样,我们的“正义”在外界的“威逼与诱惑”下遁入无尽的黑暗,从此“正气之帆”永远的沉没。那样的“人间正气”哪去了?
实际上,像镇关西这种人,就是个社会的毒瘤。这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居然对这种人容忍与沉默!真的没正义了吗?
非也,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正义终会赶到。“人间正气”—鲁达,提着“正义”—拳头,来到……
真正的“人间正气”,以书上来说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就是真正能把别人的不幸当做自己的不幸,把这个世道上的不平,当做自己遇到不平的人。
再如,为了营救史进却在官府中被抓。他现在所扮演的可是一个“强盗”的身份,却说出“做不得民之父母”……几句令“古来贤士多赞叹”的话语。
可能他也知道,自己是个“恶人”是个“强盗”,但他绝对明白对方虽是身披官服,实际上是个祸国殃民的主儿,是个真正的恶人!而鲁达本人却是一直是个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浑身正义的真义士!
能够在任何的一种境地下都从容不迫,做任何事都不悔,理直气壮。为什么?他说的都是“正”,他做的都为“义”!
且,我也极为赞同鲍鹏山所品“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幸福的人生,更多的是正义,是非,而不是权谋和机巧……”其实并不难发现,鲁智深的一生所遇的动荡大多也都是见路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所致。
但,我始终坚信“善恶终有报,天地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884273水浒传第53回读后感2
我从小就喜欢读一些英雄故事,也认识了许多故事里的英雄人物,有古老的治水英雄大禹,有现在的抗灾小英雄林浩…...这些英雄的智慧,让我拍案叫绝;这些英雄的气概,让我热血沸腾;这些英雄的壮举,让我着迷、向往不已……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叙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英雄——鲁智深。鲁智深,宋朝人,渭州经略府的一个提辖官,这样的一个人,原本可以“逍遥自在”地当他的提辖,平平安安、清清静静的度过一生,但他天生生就了一副疾恶如仇的心肠。他行侠仗义,当时城里有一卖肉的郑屠,号称“镇关西”,经常欺负弱小,有一次还强占了一个民女,最后使得这个民女沦落到卖唱还典身钱的悲惨境地,鲁智深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决定去教训一下这个郑屠,这一教训不打紧,谁能料到号称“镇关西”的郑屠,只不过是只纸老虎,鲁智深仅用了三拳,郑屠就一命呜呼了。这时鲁智深很聪明,他不露声色,说句“这厮诈死!”,然后趁机逃跑了。鲁智深打死了人,惹了官司,无处藏身,从此踏上了漫漫的亡命之旅。他先在五台山上做了和尚,幽静的寺庙,无数的清规,锁不住鲁智深勇敢无畏的心。他接着大闹五台山,即而倒拔垂杨柳。他侠义肝胆,在野猪林里救下了好朋友林冲,后又在二龙山落草,直到最后投奔梁山,他武功高强,往往挥着他的禅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鲁智深真是个令人仰慕的英雄,他让我佩服的事儿实在太多了,他身上有种正义之气,我都有点崇拜他了!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能像鲁智深一样,随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572164水浒传第53回读后感3
我觉得兄弟之间,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讲义气。读了《水浒传》后,我更对《水浒传》中的兄弟之间的义气而感动不已,我觉得,一个人最起码要对朋友坦诚、忠诚、忠信。而《水浒传》中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朋友讲义气,守信用,非常符合我的朋友观。
《水浒传》中的英雄儿女从不做对不起朋友、兄弟的事。记得《水浒传》中有一段这么写:,武松到哥哥家作客,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对武松有意。可武松却不贪图潘金莲的美色,绝不做对不起哥哥的事。这使我更佩服这些英雄好汉!
可在生活中,我们却没有做到对朋友讲义气,坦诚相待。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节图画课。那时我忘记带画笔了,我便向我的好朋友求助,可她却说;“我也忘记带了。”我那时心里想:“咦,今天今天好像看见她带笔了啊?”难道是我看错了?于是,我便向其他人借画笔。可是,当我们要画画的时候。她居然拿出一盒彩色笔。我当时气极了,我生气并不是她不借我画笔,我生气是因为她居然对我撒谎!我觉得朋友之间最最重要就是坦诚相待,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还做什么朋友!所以,我更觉得《水浒传》中的英雄儿女值得我们敬佩!他们是豪杰,他们是英雄!
《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他们对朋友坦诚相待,他们肝胆相照,他们是豪侠,他们是好汉!
我觉得,《水浒传》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明珠”!
#563058水浒传第53回读后感4
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