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2)
众人在求生的道路上徘徊,都失了本心。武松从沧州到阳谷县到孟州再到二龙山、梁山,早忘了他当年只想回清河县寻兄长,也再也回不去了。在黑暗的现实中寻出路,心中的路却迷失了。这时,唯有鲁智深拨开迷雾,看清了心中的出路。天孤星孤身一人看破凡尘,留下一句“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便随潮归去,无处跟寻。众人忙碌于寻现实中的出路,却不知出路只在心中。惟有顿开金枷、扯断玉锁般无视身外之物,才“解使满天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超脱生死,遁入空门,方是《水浒传》中唯一真正的出路。
#593958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4
古往今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英雄,像那战国的屈原,为国为民投江自杀;南宋的岳飞大败金兵,却也死于“莫须有”的罪名;明朝力保大明王朝的史可法,被围扬州宁死不降……面对着他们,我不由得想起了《水浒传》里的人物:宋江的为人仗义;晁盖的重情重义;林冲的循规蹈矩;鲁智深的侠肝义胆……
梁山伯好汉个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方可以一挡百,可最后还是散了,死的死,病的病,正如“缘来缘去终会散,花开花败总归尘。”我多希望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从此久住于梁山泊之中,不去干涉朝廷内务的一切,时而不时地匡扶社会的正义,自由自在且痛痛快快的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了。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那梁山泊等人呢?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里,即使我们每个人多才多艺,即使我们再出众,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自己强大的人多的数不胜数。世界本不公平,我们没有权利对它说不,只有当自己足够强大时,才有资格发言。于是,我们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因为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总以为外面的世界会更美好,早已不想再做这“井底之蛙”,可不曾想到的是,外面的世界又是上天为我们下的一份战书。
所以,我们只能继续前进。逐渐的,我们站得越来越高,看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时间长了,我们越来越喜欢这种优越感,便不停地往上爬。可是,站得越高就越危险,但正当我们欣赏眼前的风景时,身后,却是万丈悬崖。
没有什么东西会永垂不朽,也不会永世长存,世间万物是消长变化的,就像宋江引领的梁山泊好汉,他们本可以潇洒快活的度过此生,可就是偏偏执着于自己那个顽固的心,此处招安,效忠于朝廷,最后,却得了一个认命的悲剧。梁山伯好汉一生讲了“忠义”二字,可也被这两个字冲昏了头脑。
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中,我们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也不需要多么伟大,我们需要的,只是活在当下。专心做好眼前的事,用心珍惜眼前人,将外界的嘈杂纷扰放置一边,既不追忆过去的荣耀,也不悔恨过去的过错,更不盲目的憧憬未来,而是脚踏实地地奔跑。快乐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快乐,痛苦来临的时候就面对痛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犹豫,以坦然的态度面对人生。
#443239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5
北宋末年,吏治腐败,各种矛盾爆发,一些走投无路者落草为寇、占山为王。《水浒传》就写了梁山好汉与官府作对、打家劫舍的故事。水泊梁山先后出现了王伦、晁盖、宋江三位领导人,我想说一说宋江,说一说宋江的银子从何而来?
宋江,梁山泊的第三任领头人。绰号“及时雨”、“呼保义”都是人见人爱的好名号,他仗义疏财,大把大把撒银子,在别人危难时刻常常出手与人方便,深孚众望。
阎婆惜父亲去世,宋江花银子帮忙买棺材,再给十两银子,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阎婆惜。遇上李逵时,宋江给了他十两银子去赌,李逵输不起,抢走了别人的银两,宋江为他善后,又花了不少银子了结此事。在柴进那里碰到落魄的武松,一出手又是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可不少,总有今天的几千元吧。
我是个喜欢较真的人,宋江家是不是有家财万贯?好像并不是。宋江也算农民出身,他弟弟宋清和老父亲在宋家庄务农,好像还不是什么大地主,一年所得穿衣吃饭当然没问题,远远够不上家财万贯。我打开《水浒传》,从头翻到尾,没有一个字提到宋江会经营,懂买卖,他不是一个生意人。宋江也不是高官,就郓城县一押司,相当于今天县政府的一个文书,工资高不到哪里去,也就一工薪阶层吧。
宋江的银子就像从天上砸下来一样,见到疾苦百姓,有难兄弟,银子怎么都使不完。宋江视金钱如粪土,广交天下朋友,赢得了“及时雨”的好名声,可见金钱魔力非凡。
作为一个孝子,宋江一定还得拿钱时常孝敬父亲。平时只要别人来投奔,他都会大大方方地上酒馆招待,宋江不差钱呀。虽然也曾有人给宋江送过钱,毕竟也只有几次,而且大部分都被宋江退还了。上山之前,宋江的钱从何而来?就是一个疑问。上山之后,特别是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后,大把大把来钱那就不奇怪了。
都说宋江忠,我却不觉得。他忠于大宋皇朝吗?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本该逮捕法办,他私自放虎归山。都说宋江孝,我也不觉得。犯下天大的罪行,祸及老父亲,一大把年纪,不得安生。
逼上梁山之前,宋江的大把银子到底从何而来?这始终是一个问题。
水浒传读书感想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