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2)
第一次,完全按作者的笔调站在刘备这一边,为蜀汉灭亡而叹息。对很多细节完全忽略,崇拜关羽和诸葛亮,觉得赵云厉害,希望当初是桃园四结义,让赵云排老四。那时候鄙视曹操和周瑜,谁让他们要陷害刘备和诸葛亮呢。第二次读完三国,关心是的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许褚、典韦、张辽、庞德等人武功排名。
第三次读三国,已人到中年。这次读完,发现甚多。
首先觉得罗贯中语言简洁,语言风格完全不同于施耐庵的《水浒》,颇有古意,适合历史小说,提升小说地位。我想有些人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与作者语言风格有不小关系。据说罗贯中参与了《水浒》写作,我想罗贯中与施耐庵有些分岐,用更近于文言文的方式写三国,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从效果来看,比纯白话写作要好。当然这是我个人认识。
其次,我觉得:罗贯中表面上是尊刘抑曹,“玄德”、“先主”地在《三国演义》中称呼刘备,但也不时地抖一些刘备的糗事和坏事。认真看,罗贯中笔下的刘备其实是腹黑伪君子。
再次,我觉得《三国演义》在情节的逻辑性上、人物言行上都有一些bUg。也就是《三国演义》的漏洞不少。这个问题应该归集为罗贯中的写作顾虑,他既要迎合当时民众心理,也要服从朝庭的文化导向,还想融入他个人认识,又要尽量符合历史事实,在这些限制下,难免顾此失彼。我个人还有个观点,我觉得有些漏洞是罗贯中故意为之,也算春秋笔法的创新吧
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
歌德曾说过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的书名叫《三国演义》。
当我翻开书仔细阅读时,我的心情也随之书而变化,当我看到刘备他们的军队凯旋时,我也兴高采烈起来;当我看到关羽、张飞牺牲时,我不禁悄然落泪;当我看到刘备他们在攻城时,我的心十分紧张,一上一下的,生怕他们攻不下这座城池。
有一次,我思考起来,为什么关羽会败走麦城、失荆州,我想真正的原因是关羽实在太骄傲了,瞧不起孙权,所以才会输得惨不忍睹,最后被孙权所杀。
我的一个同学的妈妈,曾经参加过一次英语研究生考试,在考试时,当她看到别人考的面红耳赤时,她自己觉得还简单啊,就有了一丝骄傲。结束时,有人就问她卷子难不难?她觉得这次考试还简单的,就骄傲了,就说很简单。
当几天后,教试结果出来了。那位妈妈考了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22分。原来在考试时,她太粗心了,忘记把“A”卷或“B”卷填上去了,白白丢了70分。那位___心里非常后悔,真想再重考一次。可是没有机会了。
我有时可能也会这样,当犯了粗心后才明白过来,后悔就已经来不及了。
这本书我已不知翻了多少遍,可每次都有一个新的发现。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这本书也让我知道当时世界的动乱,都是因为君主的无能才引起的。
俗话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让我们多看课外书,来增长知识吧!
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