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50字读后感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城南旧事》全书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故事。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城南旧事50字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682030城南旧事50字读后感1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这首优美动听的歌声仿佛把人带到那个久远的年代,那个美丽的小城北京中的一条深深的巷子,使人浮想联翩。不用说,你应该也知道了,这就是著名小说《城南旧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五岁随父母到北京,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因此有了这部富有生活气息的小说——《城南旧事》。
小说由五个短篇组成,通过英子的眼睛,讲述了一篇篇动人的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到《惠安馆》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体会到英子此时悲伤的心情,自己也不禁潸然泪下;读到《我们看海去》、《驴打滚》时,我又感到英子内心多彩的世界和对社会、对大人的认识;读到《兰姨娘》时,我体会到英子身上小孩特有的调皮与童真……可以说,故事中的每个情节都深深牵动着我的心,而我的心也早已飞到那个美好的小城中去了。
合上书,我的感受万千,可以分为二方面:首先是令人憧憬的小城平淡而又多彩的生活,我不禁联想起在明媚的阳光下,自己就是主人公英子,在老槐树下与伙伴嬉戏……脱离大都市的噪音与忙碌,来到小城的老胡同里住上几天真是最惬意不过的事。如有机会,我定要去北京参观令我向往的老胡同。
其次是令人牵肠挂肚的故事情节和令人沉思的故事中的人物。每当读到一些感人的情节或是重要的地方时,无论你怎样呼喊,我也不会听见。这部小说是通过一个孩童的视角看社会的,英子看到了秀贞、小偷、兰姨娘、宋妈、爸爸等这些平凡的人,他们也代表着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人,赞美了他们的人性美、人情美。
平凡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朴素的品格才是人身上最大的闪光点,这也正是英子要告诉我们的。小城故事像一杯茶,永远散发着那不变的清香。
#108974城南旧事50字读后感2
这本书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文中的英子)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
其中有这么几个片段:
1、“乱数!”妈妈瞪了我一眼,“听我我给你算,二俗,二俗录一,二俗录二,二俗录三,二俗录四,二俗录五……”在旁边伺候盛饭的宋妈首先忍不住笑了,跟着我和爸爸都哈哈大笑起来,我趁此放下筷子,说:“妈,你的北京话,我都吃不下饭了,二十,不是二俗;二十一,不是二俗录一;二十二,不是二俗录二……”这一片段生动的写出了妈妈说的北京话不标准语言风趣幽默,也写出了这一家子的热闹。·
2、英子还有很多的秘密,例如:她和厚嘴唇的人的秘密,她和秀贞的秘密,她和小桂子的秘密以及她和兰姨娘与爸爸的秘密。但使我最感兴趣的一段却是她和秀贞的秘密。英子她和秀贞一直在一起,直到秀贞和她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也就是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一起去找秀贞的丈夫,也就是妞儿的爸爸,但不料却被火车扎死。秀贞蹲下来,看见我身后的影子,她瞪大了眼睛,慢慢地,慢慢地,侧着头向我身后看,我的.脖子后面吹过来一口一口的热气,是妞儿紧贴在我背后的缘故,她的热气一口比一口急终于哇的一声哭出来,秀贞这时也哑着嗓子喊叫了一声:“小桂子!我苦命的小桂子!”
这一片段写出了母女相认的激动,我从秀贞说的这句话中读出了她对小桂子的爱是深厚的,但她们却被火车扎死。英子的童年可以说是悲伤的,因为她所认识的人:宋妈、秀贞、妞儿、兰姨娘、厚嘴唇的人以及她的爸爸都一个个离她而去。但英子的童年却多姿多彩,我也希望我的童年能多姿多彩!
#646521城南旧事50字读后感3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这本书是从一个六岁小女孩——英子的眼光出发,通过“惠安馆的疯子”、“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故事,用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城南旧事》既表现了作者的思乡情怀,又表现了旧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本作品并没有刻意的表达什么,只是一幅场景,一幅场景的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他自己。那样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新,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我最喜欢文中的主角——英子,她是一个善良、天真、富有同情心、机智又狡黠的小姑娘。小英子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而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害怕她,而是和秀贞成了好朋友,并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秀贞和妞儿母女相认,并偷了妈妈的金镯子给她们做盘缠,体现了她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12岁时英子失去了爸爸,没有爸爸的感觉是多么痛苦,我们是无法体会到的,人的一生命运多舛,让人哀怜!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妞儿,她的妈妈就是疯女秀贞,但是她一生下来就被秀贞的妈妈——妞儿的姥姥给扔了,后来被妞儿的养父抱了去,养她到大点,就教妞儿唱戏,然后让妞儿站在天桥上唱,唱完后就给人家要钱,如果人家不给,她的养父就打她,打得体无完肤!看看我们,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奶奶宠着、姥姥惯着,要什么给什么,更不用说挨打了,看看妞儿,再看看我们,觉得妞儿真可怜!
书中用一些小事反映当时人的思想。如文中的宋妈,她在得知儿子小栓子被淹死,女儿丫头子被送人时,决定找回丫头子,说:“如果不是小栓子死了,丫头子我也不要了。”体现了宋妈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以前这种思想很深,不过现在好了,这种思想已经几乎灭绝,令人很高兴。
书里还描写了兰姨娘、小偷等多个具有丰富个性特征的人物,个性鲜活,使人难忘。
这本书的写作方法很好,不管是在语言、人物形象还是故事内容都体现出它的京味特征,为我们展现了北京的地域特色,如:北京人、北京话、北京的风土习俗等等。这篇文章用词准确、感情真挚、构思巧妙、并且描写生动,大量运用伏笔、比喻等修辞手法,令人读完后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