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69回读后感700字

关键词: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国演义第69回读后感700字,三国演义
阿祖0 分享 时间:

《三国演义》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三国演义》一直把蜀汉作为中心来描写,尤其是通过刘备这位仁君的形象和诸葛亮这位贤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第69回读后感7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683021三国演义第69回读后感700字1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雨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最近我看的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被誉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不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历史宝贵的资料,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龙吟虎啸的三国传奇,无疑是千年传奇,百世经典。 数百年以来,一直深受我国乃至全世界各国的人民群众所喜爱。说起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无不令人口齿生香。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各方豪强扩充武力,抢夺地盘,造成了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惨烈社会局面。乱世枭雄,谁忠谁奸,孰成孰败。蜀有:刘备、诸葛亮。魏有:曹操、司马懿。吴有:孙权、周瑜。他们为了争夺天下,统一天下,用尽心机,机关算尽。

在这书中,我佩服刘备的善于用人,我佩服关羽的忠心耿耿、义字当头,我还佩服张飞的威猛雄壮,我更佩服赵云的浑身是胆和周瑜的巧设计谋。曹操的诡计多端、疑心重重让我不得不感叹万千。但我最崇拜的还是诸葛亮。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既出茅庐天下震惊。他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借东风、空城计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等都让我赞叹不已。

在诸葛亮众多计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周瑜想方设法要置诸葛亮于死地,就逼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不然就要杀掉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化解了周瑜的刁难。他只用了二十艘船、三十名士兵、一千多个草把,趁着漫天大雾,慢慢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叫船上军士一齐擂鼓呐喊,曹操怕中埋伏,不敢出兵,只是命令一万多名弓弩手一起向江中放箭。太阳出来了,二十只战船两侧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还有“空城计”也是我喜欢的一计。由于马谡不听劝告,自作主张,导致街亭失陷,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要地,不得不全军撤退。诸葛亮在万般无奈之下,做出冒险的举措,巧唱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这些计都充分地说明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遇事冷静,临危不乱,实在是让我佩服。

这些历史也让我看到了那时候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和困苦,更让我感到现代生活的幸福。那时候老百姓的流离失所,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定。这些又都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云南的旱灾、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等等无情的天灾。要是放在三国时期,那肯定是世界性的毁灭。而在现在,正是因为国家的强大,人民的无私,让大家互相团结、帮助,很快的度过了难关,建起了新的家园。

所有的这些感想,都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爱我的祖国,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699169三国演义第69回读后感700字2

杨修是谁?乃是曹操的主簿。他天资聪颖,为人好学,才仅仅二十几岁就踏上官途,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仗着自己的聪明,狂妄不羁,不计后果,数次惹得那曹孟德怒气横生,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罗贯中在书中虽对他描写不多,连外貌都没有,可他确是令我最受触动的人。

那是围绕一个鸡肋发生的:当时正是曹刘二军争夺汉中的紧要关头,奈何诸葛孔明已然智取汉中,于是曹操无奈,只好退兵,以待时机。一个夜里,大将夏侯惇询问夜里的命令,曹操随口答道:“鸡肋”二字。杨修听后,竟自以为理解了曹公的念头,擅自命令大军收拾行装,欲班师回朝。此时曹操正好看见这一幕,遭已对杨修不满的他,便以惑乱军心之由,斩了杨修。看完此幕,我不胜感慨:从不因为各种原因骄傲自满的人,方可成就大事。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汉高祖刘邦做的是真不错。刘邦他可是为数不多的敢起兵与大秦朝抗衡的领袖,但即便有如此功绩,他却依旧不骄傲自满,仍能做到不耻下问,于是像什么韩信啊、张良啊、萧何啊等等等等一堆优秀人才,都觉得跟着他能干出大事业来,于是全聚在他的身边。而他也是则其善者,知道自己没啥才能,所以从来没有因为半点骄傲的心态而拒绝这些逆耳的良言。可项羽这人就不行了,虽十四岁便能举起一口大鼎,“力拔山兮气盖世”,更是堂堂西楚霸王,感觉十分厉害的样子,但最后连秦皇的椅子都没有坐热呢,就被刘邦逼到乌江边,和虞姬双双自刎。这其中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邦从不骄傲自满,善听良言,而项羽却以为自己武艺高超就天下无敌,将身边的谋士统统赶走了。

再看看杨修这人,他虽然不是刚愎自用,但他恃才放旷,为了显摆自己的才智,置如山的军机于不顾,一闻“鸡肋”收拾行装,最后被曹操以此为由,“推出斩之”,实在是咎由自取。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想要在任何时代做出一番大事,不仅要文武双全,更要有着一颗永远谦卑的心啊!

#714351三国演义第69回读后感700字3

正如那《临江仙》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是个魔性的时代,吸引着多少英雄豪杰的目光。

各个英雄,各种气节,各种事件……那是英雄的战火,是豪杰的斗舞。

无数个经典,都在吸引着我。而那个,应该是群星之中最闪耀的。

《关云长刮骨疗毒》,那段对于疗毒的描写,仿佛我如同也在长一般“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陀割之。陀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陀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陀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陀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陀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陀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这段的描写也是经典了吧。

158155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