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巴黎圣母院》读后感700字(2)
迎着瑟瑟秋风,窗边飘落片片槐树叶,迎着光芒中逐渐消逝的希望,一盏台灯伫立在书桌上。大雨过后,一切依旧不变的凄惨结局,桌上的《巴黎圣母院》依然停留在那一页的凄惨,只不过多了些树的悲哀、天的眼泪。涉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当那位身穿白色衣裙的“天使”被绞死在台上香消玉损时,我的心碎了。埃斯梅拉达,一位美丽纯真的女孩。
是美丽毁了她,还是她的善良天真夺走了她的一切。但她拥有爱,令她幸福的爱,令她惋惜的爱,这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爱之伟大。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巴格特——埃斯梅拉达的母亲,她在《巴黎圣母院》中书写了一部爱的诗篇。当巴格特生下那个可爱的女儿后,她全身心的爱她。当吉普赛人将女儿抢走后,她悲痛欲绝,走进了巴黎圣母院当了修女。以后的每一天,她无时无刻不为女儿祈祷,她希望女儿能够平安、幸福。
巴格特对女儿的爱,是母爱的真谛,是奋不顾身地想为女儿做一切的情感的涌动。
爱之无私。他是一位奇丑无比的敲钟人。从他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被世人唾弃,是教主收留了他,让他做了敲钟人。每天,他都勤勤恳恳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埃斯梅拉达,看到她与一只活泼的小绵羊在一起玩耍时的快乐情景,被其美丽与善良深深吸引住了。每一次,埃斯梅拉达遇到危险时,是他,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但是他不被埃斯梅拉达所喜欢,他听从她的一切指挥,包括帮她寻找她的情人,他的情敌。
他对她的爱情,可使玫瑰失色,但却不能博得女孩的欢心。
爱之可恨。福比斯,一位英俊的军官。他的潇洒吸引了埃斯梅拉达,同时他也爱上了她的美貌,他的花心可是人人皆知,所谓他对埃斯梅拉达的爱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最后他还是辜负了对她一片痴心的埃斯梅拉达,从而回到了他的未婚妻,也就是一位富家小姐身旁。
树滴下了雨后的第一滴眼泪,是为了伟大的巴格特。
花拥有雨后的清香,只为了敲钟人卡西莫多的一片痴心。
至今为止,我才真正的深刻的认识到了美与丑。书中卡西莫多的那种内心美,才应该是我们追求、向往的美;而外表上的美,只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罢了。
初三《巴黎圣母院》读后感700字5
假如,有一天,在街上,你遇见了一个长得十分丑陋的人,你会厌恶他吗?你可千万别说:“会。”去年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世界名著,名叫《巴黎圣母院》。在这一本书中,我真正懂得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俗语。而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
本书讲述的是丑男卡西莫多一生的经历:流浪艺人艾丝美拉达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吉卜赛女郎。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沸罗洛对她动了邪念,指使他的养子、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对她进行劫持。艾丝美拉达被国卫队长福玻斯救出,她便爱上了这个军官。副主教趁着这对男女幽会之时,刺杀了福玻斯,并嫁祸于艾丝美拉达。艾丝美拉达被判绞刑,卡西莫多将她救出,藏在巴黎圣母院的避难所避难,巴黎下层社会的乞丐和流浪人为了营救艾丝美拉达,围攻巴黎圣母院,国王派兵前去压镇。混战中,克洛德沸罗洛将艾丝美拉达劫走,威逼她屈从自己的淫欲,遭到坚决拒绝后,将艾丝美拉达交给官兵,在钟楼上狞笑,看着艾丝美拉达被绞死,卡西莫多看清了副主教人面兽心,将副主教推下钟楼,自己便抱着少女的遗体自尽。
其实,像卡西莫多那样善良的人,还有很多:我曾在大街上看见一个肌肉萎缩的乞丐,当一个女士给他捐款之后,却把钱包遗忘在那儿了,乞丐见了,努力伸手抓住钱包,喊道:“小……姐!” 女士一看,眼泪“哗啦啦”地流了小来……
是呀!我们怎么能以貌取人呢?谁又能够断定他(她)的外表美,就等于他(她)的心灵美呢?所以一个人的心灵美,才是一个人真正得美。可为什么,偏偏就是有那么些人,歧视外表丑陋的人,只崇拜相貌好看的人呢?难道外表越漂亮越好看的人就等于心灵越美丽越善良的人吗?答案当然是:不是。我在一次旅游时,看见一位外表漂亮的“贵族夫人”向地上扔了一个塑料袋,说:“环卫工人会把它扫除掉的!”这时候,一个外表“丑陋”的人捡起这个塑料袋,扔进了垃圾箱里。你们说,是谁做得对?当然是那个“丑陋”的人做得对。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俗语就包含着做人的真谛呀!所以,我们应铭记:一个人的心灵美,才是一个人的真正美!
如果你想看的话,就来找我吧!
初三《巴黎圣母院》读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