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傅雷家书读后感

关键词: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阿祖0 分享 时间:

《傅雷家书》中最受震动的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他敢让儿子自己去闯,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看完傅雷家书,你知道怎么写好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最新傅雷家书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892845最新傅雷家书读后感1

读完这本书后,心中似乎只留下一种感觉,那便是温暖———导言

记得初开启这本家书时,心中还并不是十分期待,因为想想只是家书,除了父母的唠唠叨叨,还能有什么呢?但是,之后,我很快否定了我幼稚的想法。

在保存仅少的傅聪家信中,我可以看见他的成长,,从一名上台表演忐忑不安、情绪化的钢琴家,晋升为初露锋芒的音乐家,转变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最后便成为了一个活得有价值的人。这一过程,我们见证并感悟着,正如傅聪父母教育他的信条一般;“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他做到了,他通过自己无数次的努力做到了,不是吗?

其实,在这本书中,每一篇家书都有一段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去铭记,所以,我既不想错过任何一段,也不愿显得过分啰嗦,思索之下,我决定来分享一下较我而言印象比较深刻的几段内容。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名翻译家,一名父亲,一位园丁,傅雷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这样的原则也同样感染着他的两位孩子。是的,在学问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在晚年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仍坚持译书,还能够将优秀的书目推荐给自己的孩子阅读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这一点,让我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在艺术方面,从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曾在傅聪远赴国外时,与其共同探讨中国的诗史,他们父子共同地崇拜李白,认为李白是天纵之才,但也同时提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思想。他们也喜爱田园诗,认为其洒脱自然古朴,可使人心神安定,舒适安闲。而欣赏诗作毕竟侧重于精神,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他不止一次地叮嘱傅聪去大自然中走走,多沉思默想。也曾说过:“人需要不时跳过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与想法,也能有正确的自我批评。”对艺术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带给我的震撼很大,在真理方面,我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永恒不变。也许是我的侧重点不同,我希望以父亲、朋友这样的角度去看待他。就此一笔带过了。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这段话仿佛给了我当头一棒,使我顿时清醒,是啊,许多人都在追求完美,但它真的存在吗?就算再美丽的艺术品也会有瑕疵,又何况是我们人呢?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只要坚信这只是一种考验,那么当我们跨越这一道道坎,便会变得更坚强,不可击倒。那么我们便不会在意完美的虚有虚无了,而只关注生活的幸福与人生的意义了吧!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谁胜谁败,而是个人的隐忍与舍弃,放弃斗争,以换取精神上的和平宁静,即所谓幸福,所谓极乐。

在这本满溢亲情的书中,我体会到了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珍贵,艺术是历久弥新的,纵使它不完美,但正是因为它的不完美,才能使我们互相包容,互相扶持,才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人类家园。

在此,我向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为你们的苦心孤诣,为你们的呕心沥血致敬!

#793345最新傅雷家书读后感2

父子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话题,生活中最能让人羡慕的父子关系,我认为非傅雷傅聪父子莫属了。《傅雷家书》这本书记录了傅聪在波兰留学时与父亲13年的通信,在一百多封信中不仅有父亲的忏悔和对儿子的思念,还包含了对孩子的鼓励开导。傅雷是一名父亲,更是一名良师,但我从中感受最深的是作为父亲的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他给孩子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教会他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并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来激励他。当傅聪向傅雷报喜时,他是这样回复的:“亲爱的孩子二月二十日报告的喜讯使我们心中说不出的欢喜和兴奋。”信中还这样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傅先生把孩子当成了朋友,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交给了孩子。

因此甚至有人这么评价:《傅雷家书》就是一位君子在教他的孩子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君子。是的,站在傅聪的角度看,父亲不仅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益友。父亲的信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傅聪感受到家的温暖,即使相隔数万里之遥,也仿佛感觉爱无时无刻不在身边。事实上,正是因为父亲独特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才让傅聪在艺术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我相信当他获得成就时,最感谢的也一定是他的父亲。因此,我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与鼓励,读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意思是说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孩子的爱,可以治愈父母生活的苦,给到父母最柔软、最温情的力量;同样,父母的爱与陪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液。我从傅聪与傅雷之间浓浓的父子亲情中,我想到自己父母给予我的爱,也如此伟大。不是吗?他们常常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碎片时间,关注我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用温暖、艺术的方式去沟通。因此我在成长中学会了一些面对挫折的方法,懂得了要冷静、沉着的面对问题。此刻,读《傅雷家书》,一瞬间,我的心情便平缓下来,感受到了一种温暖。藏在《傅雷家书》中的爱让我深深感动;写在书中的建议,也让我深受启迪。这是一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771020最新傅雷家书读后感3

看过全文,犹如跟傅雷老师对话一样,一个生动形像的傅雷展现在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亲,在对我进行谆谆教导。对傅雷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老师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以前我曾经看过刘庸老师写的《肯定自己》,也是对儿子的告戒,从字里行间里面体现出了刘庸老师对儿子的疼爱。两本书表现的都是对儿子的疼爱以及管教的方法。而他们本质上却有不同的地方。《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的是怎样把握自己的心态,怎样把自己的学业、事业发展完善,而《肯定自己》告诉我们的更多的是开放的思想,以及独立的观念。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学习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欢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比,傅雷明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强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顾,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我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回报他们!

#768537最新傅雷家书读后感4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___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164616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