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一700字(2)
读三国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当空,在脑之海中,波光闪动。
如果说生物中,基因是有智慧的个体,主宰了生存机器,如人的行为,那么,围绕三国滋生的文化基因,也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化基因之一是表现在语言中,如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舌战群儒、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等;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三国的文化基因也已渗透到很多方面,如游戏。我是名象棋爱好者,排局是象棋中的一门艺术,而排局中,三国七子谱招法凌厉精悍,在排局中是一朵绽放异彩之花。而近来流行的在线象棋游戏中,以三国事件为背景,从桃园结义开始,到三国一统,竟有120局的精彩纷呈的闯关排局,为这个游戏增添了更吸引人的乐趣。其实,何止象棋,经典的`华容道游戏,也是出自于三国的文化基因。
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很多战役,讲述了上千人的故事,精彩纷呈。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怪诞的故事,这个怪诞的故事是这样的:
异世一常人被俘,俘之者为一非常人。非常人暴戾异常,但怀异能,以一敌百,无人能胜之。非常人奴役众人,众人寒馁伤病,然敢怒不敢言。一日此常人头昏眼花,饥寒难耐,遂壮胆谏于非常人曰:尊驾异能无限,世上无人能敌;然若尊驾之左右手互搏,当为终极之战,可否让吾等一开眼?非常人正自无聊,闻之大喜;即刻左右手互搏缠斗,尘烟四起;且愈斗愈烈;须臾非常人一分为二,仍缠斗不休;然体形亦减五分。少倾再分为四,体形亦各减一半;未几再分为八,直至踪迹皆不可觅。
众人大喜,皆赞常人之功。既而其世出一英雄,德满四海,智服八方;据正史载录:共勇当万众,力可拨山,后挺身为民除害,勇斗非常人。苦战十天十夜,不分胜负。正当力尽之时,有慧星袭过,为其注异能;英雄遂一击将非常人打得灰飞烟灭,换得万世昌平。
这个故事怪诞吧!不过,说不定,这个故事也有一点道理。我有时想,文明是不是都是由普普能通的人一点点创建的呢?我们虽然是普通人,难道三国中的各路豪杰生来就是英雄?难道我们的后人在写我们当代的光辉事迹时,人物不是我们中的一员?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一700字5
大家都听说过《史记》吧。《史记》记录了当时的人或事,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当时的历史。《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难道也是铁面包青天——大义灭亲吗?当然不是。他当然也有七情六欲,例如司马迁敬仰的人去了他写作“逝”,司马迁厌恶的人去了他写作“死”。这难道不是区别吗?我们再看回《三国演义》。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是不是都觉得刘备一方是好的,而曹操一方是坏的?这是为什么呢?两人不都是受压迫而推翻朝廷,自立门户,想要统一领土吗?两人的初衷不都是一样的吗?告诉你吧,是应为你受到了作者的思想影响。很显然作者是偏向于刘备的。举两个例子。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是不是觉得刘备礼贤下士、尊重人才?曹操又何尝不是呢?当他的手下爱将战死沙场时,他不也痛哭流涕吗?只是大家看法不同而已。
刘备从不剥削农民,张飞当将军时还严令行军路上不得抢夺农作物。有两个小兵随地摘了两个橘子还受到重罚,农民们直夸刘皇叔的军队好。曹操也是啊,有一次大家要经过麦田,他说谁要是踩坏了麦田就砍头。结果他自己的马受惊踩坏了麦田,他还不顾众将反对亲自割断了自己的一缕头发。大家对诸葛亮这个名字不陌生吧。什么神机妙算、足智多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用来形容他的。大家都觉得他很厉害,很聪明对不对?其实曹操手下也有这么一位得力干将——司马懿。听到这个名字你们不要急着说在著名的空城计中司马懿还不是被诸葛亮给骗了。我告诉你,事实比这更复杂。你们注意到诸葛亮在大开城门的同时还安排了几个人在城门前扫地,这个小细节至关重要。诸葛亮其实在告诉司马懿“各扫门前雪”。司马懿就是曹操派出来对付诸葛亮的。他要是把曹操都算计不过的诸葛亮给灭了,等待他的并不是封官加爵,而是除之后患——曹操也怕司马懿造反。司马懿也是聪明人,他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无法和曹操抗衡,于是找了个借口退兵。并不是诸葛亮的琴声有多么的小桥流水人家。
在我的口中你是不是又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三国演义》?再去仔细品一品《三国演义》,你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哦。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一7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