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之歌的读后感600字(2)
推荐文章
书中有着一个又一个人的人生,一个又一个人的青春。细细品读,意犹未尽,希望大家能够看看这本书,从而思考自己的青春应该如何渡过。
关于青春之歌的读后感600字4
道静一个可怜的女孩,从一岁起亲生母亲被后母赶走,母亲的生世极其的悲惨,一个美丽能干的女子,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最后还被人压迫,有了孩子却被人赶出了家,回到家里唯一的亲人也去世了,她无奈之下只好去跳河自尽,而对于道静,这些都不被人提起,从小就被后母使唤,被弟弟陷害,长大后父亲抛弃了她们,后母想把他嫁给一个有钱人,她为了反抗想要来投诉表哥,结果到了北戴河表哥和表嫂也走了,她孤苦无依,校长说给她找工作,让她先住下来,结果校长是为了把她献给自己的朋友,处于这样的环境,她天天到大海边,看到了美丽的海景,同时也看到了悲苦的劳动人民,以及享乐奢侈的外国人,她极度的绝望,而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个青年,他的才学,他的烂漫主义影响了她,最后在透海的一瞬间,他救了他,并给了她无尽的爱意。
后来假期结束了,他到北大上学去了,虽然他跟自己的哥哥打过招呼,让他照顾道静,但是由于对于校长行为的愤恨,最终她回到了北京,住到了同学王晓燕家,后来又搬到和男友住在一起,甜蜜和幸福笼罩着她,但是她还是想有个工作,虽然男友不同意,最后发现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不是像她想象的那样,而且她越来越发现昔日的爱人,已经不是从前的他了,他的胆小,自私,懦弱,让他们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在吵闹和无限的分歧中和平分手。
在这期间她遇到了很多的为了中国的胜利而奋斗的知识青年,这使她原本枯燥的生活有了新的意义。也使她更清楚自己的思想和将来要走的路,这期间他对卢嘉川暗生情愫,也参加了几次活动,但是后来卢嘉川被捕了,她也在一次次的革命挫折上变得成熟。虽然经历了很多的心里斗争和苦难,同时也锻炼了她。
关于青春之歌的读后感600字5
纯白、高洁、清澈……这是我读《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的第一感。阴暗、无耻、肮脏……是我对当时那个社会的评价。
林道静生于地主家庭,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后来被地主害死。道静年幼丧母,又饱受林家的与虐待。这样的生活养成了她孤僻倔强的性格。接着,林家夫妇竟想利用林道静来赚钱——送她去读书,再找个人嫁个好价钱。但是她抵抗着,终于与亲人断绝了关系,离家出走。
因此,林道静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革命工作者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之路。因为她在之前充分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与衰落:大官、富人所谓的衣冠楚楚下的贪财好色,乞丐流氓的低俗下流,使林道静一心向着革命,与众多革命战士一起为新的社会努力着。
林道静在改变着,变得坚强、勇敢、独立。她不怕人们的疏远甚至于完全孤独,不怕亲戚朋友带给她的痛苦与打击,甚至不怕与丈夫余永泽长久的美好关系断裂,直到分离。对革命的热情,导致她坚持着,哪怕就在死神面前!!就算是白白牺牲,也永不后悔、至死不渝!
她不是一个人,她有着和她一样的一群人。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品质。这种品质让他们走上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不像所谓的懦夫,呆在家里不闻不问。更不像那些欺软怕硬的汉奸,背叛祖国!他们是勇敢者,是他们站出来与敌人战斗!!正因为我们中国有许多这样的人,才能战胜日本和众多侵略者。
我发现,最初林道静在我眼中,是朵冰清玉洁的莲花,现在,竟成了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关于青春之歌的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