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感9篇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曹雪芹所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故事描写细腻婉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感9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利用周末时间,我终于啃完了这本儿童普及版的《红楼梦》。它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这本书家喻户晓,作者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创作背景。《红楼梦》里既有儿女长情,风花雪月,也有盛衰变幻,人情冷暖。它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结,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故事。
《红楼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精致,每个人物形象都深入人心,并且十分真实。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鲜明:纯真率直,待人平等的贾宝玉;多愁善感,心思细腻的林黛玉;稳重平和,深明大义的薛宝钗;思维敏捷,察言观色的王熙凤;心直口快,乐观积极的史湘云;风流灵巧,豪爽泼辣的晴雯
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让我对书中的一些知识和每篇文章蕴含的哲理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让我体验了那个时代绝美的爱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现了广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宝玉、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几代人的命运沉浮。
妈妈说《红楼梦》本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年轻人看到的是爱情,医生看到了各种药方,美食家看到了山珍海味,政客看到了家族兴衰,诗人看到的是诗词歌赋……
而我却是糊里糊涂,这书太复杂了,说实话我基本没搞懂。我搞不大清楚,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相互喜欢又为啥要相互折磨呢?薛宝钗她到底是真善人还是假装的呢?那个可怜的香菱是谁让她受到那么多的苦难呢?王熙凤的手段干吗要那样的毒辣?刘姥姥是真的傻还是为了逗他人开心假装的呢?……太多了,我搞不清了,我还是多看几遍吧!
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感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看完了?红楼梦?不禁有些怨恨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写得如此悲惨,却又写得如此真挚,仿佛置身于内。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把我这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可后来的宝哥哥和林妹妹怎知,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
那位花季少女“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那少年的话听起来普普通通,不甜不腻,甚至没有半点风情,但它串起的却是二人前世的缘、今世的情,字字千钧。
书中有一片段:黛玉自己坐下,却也瞅着宝玉笑,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宝玉,你为什么病了?”“我为林姑娘病了。”
他们的爱情没有海誓山盟,平淡中却又很美好,却因为封建婚姻制度而以悲剧收尾,这一生,他们都身不由己,爱而不得,被封建礼教紧紧缚住。
这一世,林妹妹和宝哥哥都爱得太痴,最后却落得一生无限伤感。
世人都道“金玉良缘”,却无人知道那“木石前盟”。黛玉道:“我自没有金去配你的玉,成全不了你的金玉良缘,这一生的眼泪且都还给你了,我也该走了。”
此生还尽泪,来世约无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走了,带着无尽的悲凉,走时身旁没有他,走时她心心念念的宝哥哥正在与别人喜结良缘。
“此阴间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
“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故人是谁?”
宝玉道:“姑苏林黛玉!”
生前宝哥哥唤黛玉从来都是好妹妹、林妹妹。各种妹妹地喊着,可那黄泉路上,无人识得他那捧在心头的林妹妹,他唤了一辈子的林妹妹,却在她走后,说出了最冰冷生疏的“姑苏林黛玉”若你是林黛玉,你会选择三岁出家一生顺遂,还是爱上宝玉含泪而终?
癞头和尚说,她从此以后再不许见哭声,我笑他痴,笑着笑着却还是哭了。
黛玉黛玉,你本该是这世界上最普通的女孩,是应该十里红妆,嫁给这个世界上最疼你爱你护着你的男子,
若有来生,再遇到那个切切唤你林妹妹的翩翩少年,只需远远看一眼,便忘了罢……
黛玉还完了泪,两人以后终是两不相欠了吧,前尘往事,皆是镜花水月,梦醒成空,纵是这样,我想,真心付出后,黛玉该是没有后悔过的。
红楼一梦,梦醒时分,大观园的繁华不再,园内女子豆蔻年华的热烈也不在……曾经繁华一时的大观园啊,竟渐渐衰败下去,不复当年景象。
繁花落尽梦碎后,再忆黛玉入府时,还有位翩翩少年笑着轻唤一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感4
面对落花 我们普通人会想:哦,不就是落花吗,没什么大不了。而他却想到了自己死后的样子,涕泗横流。她流下的不是眼泪,是无奈。。尽管他的名字在我耳边常常听到,但对于我来说没什么。自从的我接触到了这本书,才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这本书主要讲了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故事,从而批判了社会的不公与腐朽。无疑,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神英侍卫的化身贾宝玉和绛珠仙子的化身林黛玉第一次相遇便一见如故。对于林黛玉,我印象最深的是黛玉葬花这一情节。他的性格在此景中展现的是淋漓尽致。她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更是明显。 花谢花飞飞满 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丧?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面对落花我们普通人会想:哦,不就是落花吗,没什么大不了。而他却想到了自己死后的样子,涕泗横流。她流下的不是眼泪,是无奈。
另一位主人公贾宝玉将对封建礼教的不满表现得更加明显。他讨厌做官,讨厌都八股文,更讨厌那些热衷功名利禄的人。然而在那个时代,他的这种思想却不被大多数人认可。他与林黛玉,被贾母狠心拆散做了一对苦命鸳鸯。最后看破了世态的淡凉,出家当了和尚。唉,问世间情为何物.
但是,我很喜欢他们的反抗精神。他们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令我十分敬佩。我想这也许是他们的爱情得以流传的关键点吧。薛宝钗对我而言是一个恪守封建妇道的人物。他城府很深,用计嫁给了贾宝玉。但因贾宝玉出家做了和尚,守了一辈子的活寡。
这部书中我最讨厌的就是王熙凤和贾雨村。王熙凤利用她欺上媚下的手段窃取府中财富。而且心狠手辣,害死了尤阿二姐以及腹中的胎儿。种种行为更加加速了贾家的落败。再来说说我心中的贾雨村吧。他很有才干,但他利欲熏心。在官场上与世俗同流合污。它就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透过他我看到了社会的污浊。 读完这本书,让我不得不联想到的腐败。《红楼梦》的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局面就是清朝的真实写照。然而,这其中又不是真善美的体现。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天真与纯真,村妇刘姥姥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的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