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作文读后感700字(2)
推荐文章
有时候就应当为了过去写写褪色了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不仅让他重温了那段岁月。也让我们这群晚辈了解到那个陈旧的年代。
作品的前几章就是追忆那段喜鼠恨猫的往事。童年时期的他也许就已经有爱小护短的良好品质吧。其实这也恰恰反应了他对敌人的恨铁不成钢。仇猫啊。原因甚多。东野奎吾的《恶意》中也流露出了对猫的愤怒。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他对猫的恶意也消失了。
他于是从“老鼠成亲”的趣味中挣脱了出来。他认为也许能从书中得到别的有趣的事情。《山海经》中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二十四孝图》中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有时候读着《朝花夕拾》。我就隐隐感觉自己在那年代里颠沛流离地活过一回。陈旧的思想观。腐败的封建社会。没有一种小孩子应该有的快乐。那时候。不被认可的应该有很多吧。他们也许都像鲁迅那样借笔消愁。他们虽说是写给那些浑浑噩噩的人看的。实质是为了安抚自己。对鲁迅我有着那样的一份敬意。他的一字一句我都感觉他是经历完千千万万的磨难后。用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他做事明了。不扭捏。对人和蔼。一个有着正确的思想观的中国人。没有谁能像他一样说得那么豪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他的一些话切切实实地反应了一个很真实的中国。而他是站在中国文学史上看得很高很远的人。对他。只能仰慕。被他熏陶。那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读过许多人的作品。而我偏偏就喜欢鲁迅写作的风格——高雅地讽刺着。他一点一滴的想法都借着笔流入每一段文字中。汇聚到产生共鸣的那群人的心里。
为这样来之不易的往事感慨。更为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高人敬仰!
朝花夕拾的作文读后感700字5
《阿长与山海经》是我读《朝花夕拾》这本书最受感动的文章。
它主要描述了鲁迅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几件小事,塑造了一个朴实、善良、迷信,却深爱鲁迅的“母亲”,表达了鲁迅自责、后悔,对长妈妈的感激及深切的怀念之情。
长妈妈很爱鲁迅,她是个寡妇,自己没生孩子,把鲁迅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他,呵护他。儿时的鲁迅渴盼《山海经》,目不识丁的长妈妈利用告假回家的机会,为鲁迅寻买到四本小小的书——《山海经》,这是鲁迅得到的第一部宝书,这部书对鲁迅一生的影响一定非常深刻,以至于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几年后,能如此清晰地回忆出细节。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也和长妈妈一样,深深地疼爱着我。奶奶今年七十岁了,沧桑的脸,佝偻的背,瘦长的个儿。
奶奶的规矩和长妈妈一样多:吃年夜饭,必要等她念一长段祈福的话才能开席;每月的初一、十五,必定奉上供品虔诚地朝拜;农历七月是她口中的“鬼月”,不许我晚上出门……这些规矩,我一个也不信,更不会顺她的意去做!即使这样,她也不恼。
上了中学的我,独自骑车上下学,回家总是很晚,她总是很担心,早早收拾好饭菜,提前半小时,关了门,下了楼,到了小区门口,迎着寒风,静静地等……我骑着车,拐到小区一侧,远远地望见她静立不动的身影和风中飘起的衣角。她也总是马上发现我,拖着不便的腿,小跑上前迎住我,伸手提起我背上的书包,身上顿时一轻,心里也松快起来。我慢慢地骑,她大步地走,直到电梯口,再陆续为我打开四重门,才进到屋里——这就算完成了一件大事!
我的身边,不止是奶奶,还有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姑姑姑丈……他们个个都疼爱着我,投射在我身上的'都是慈爱的目光,围绕着我的都是疼爱我的人。生活中、学习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一想到他们殷切的目光、熟悉的身影,勇气与力量就神奇地临于我的心头。
读着“长妈妈”,想着奶奶,想到每天夜色中,在小区门口略微佝偻而瘦长的身影,告诉自己,要珍惜身边每一个爱我的人,以后不至于如鲁迅那样后悔,自责,愧疚……
朝花夕拾的作文读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