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开篇读后感800字(2)
推荐文章
文化苦旅开篇读后感800字4
冬季寒风凛凛的夜晚,世俗的喧嚣被吹散,在黯淡的灯光下,见到这般滋润蕴籍的文字,只得死心塌地地默默端坐。夜雨的诗意中,心里泛起一阵阵涟漪。轻轻地触摸这泛黄的纸张,我踏上别样的旅程,有着文字这般安静的旅伴。 “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家眷,朝着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苏东坡沦落至此境地的原因,就是陷入了被称为“乌台诗案”的案件中。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写信给皇帝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都流露了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而这些言论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后,苏东坡就被定了罪。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贫瘠的国土上,绳子捆绑着一位伟大诗人。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苏东坡全部遭遇不知半点起因,怕连累亲朋好友,几度想投水自杀,由于看守严密而未成。但如果成了,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这一步之差境地的竟是一群小人。
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当时的国情——小人居多,嫉妒心理无处不在,朝廷内更不用说,君王没有过人的胆识,不能明察秋毫,轻易听信小人之言。“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苏东坡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他曾写信给李常来表达此时的感受,但刚写了几句又加上一句“此信看后烧毁”。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
苏东坡无情地剥夺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目的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渐渐回归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
山重水复,无言的大地上,总有无端的感动,无端的喟叹。走走止止,在山水历史间跋涉的时候,回忆渗入了笔墨之中。
历史文化悠久的魅力熏陶着我,感染着我。仿佛是旅程中的“苦”,实则是最甜最美的享受。 而今天,我要抛弃所有的忧伤和疑虑,踏着文化的脚印,去追逐无尽的潮水和漂泊在思想的云端。
每一次留驻都将是新的出发。
文化苦旅开篇读后感800字5
很荣幸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文化苦旅》这本书,可能有一部分人读过这本余秋雨先生的著作,那接下来我对这本书的描述和看法,就当作与你们想法的沟通,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那么我希望接下来的推荐能让你对这本书留下印象,也希望你能够捧起这本书去细细品味。
首先我想先让大家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余秋雨通过对国内外的文化进行考察和思考,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而撰写的系列散文集,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中国境内景点和一些标志性建筑,也写到了一些自己的所见所感,可以说是一本余秋雨先生的游记,但是他在描述这些建筑和地点时,用一些情感方面的故事来向读者展示这些建筑和地点背后的历史痕迹,可以说是一本描述文化历史的书,因此,这本书名为《文化苦旅》,正好反映了这本书的主要写作内容,旅行所见的建筑和地点,引出自己对文化的看法与见解,这本书还有一些人文方面的内容,例如巴金百年,以及为妈妈致悼词等,我认为作者将这些内容也归于这本书,展现的是他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家人、朋友对他的影响。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内容。《都江堰》这一节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世人皆知万里长城,但细细想来,都江堰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万里长城的实际功能历来并不太大,而且早已废弛,都江堰不同,有了它,让汗涝无常的四川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而且他永葆了青春,一直延续至今,其主持修建者李冰的精神也一直被世人传颂,《道士塔》、《莫高窟》两节,让我看到了华夏文明的兴衰,写出了历史的深邃苍凉,这两节内容都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用一些现代人物描绘出莫高窟中的画卷、壁画被一些愚昧的人以及西方列强盗走的历史,深深表现出作者对莫高窟的破坏、文物的丢失的痛心。在《宁古塔》一节中更是描述出晚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以及追崇严酷立法的历史。余秋雨先生在书中说:“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在山水中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让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山水及文化的双重洗礼,正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而我在这本书中也看出了一些中国落魄时一些人的无可奈何。在受到苦难时一些文人不甘于命运,用自己的才华来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生百态也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让读者对此有所深思,以史为鉴。
“纵是一片废墟,我们也要看到历史所赋予它的真正意义,用他来激励自己,警示自己。”
我相信《文化苦旅》这本书的含义不仅仅只有我所领悟的这么多,我更希望你也可以来读这本书,有自己对这本书的见解及感悟。
文化苦旅开篇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