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700字读后感武松打虎

关键词: 水浒传武松读后感700字,水浒传武松读书心得
启智0 分享 时间:

元·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中,武松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700字读后感武松打虎,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水浒传700字读后感武松打虎1

大家应该都读过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这本书吧,还记得里面有一个故事叫“武松打虎”吧?但是有人看了这本书以后,觉得主人公武松不是英雄,因为武松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以觉得武松绝对不应该是英雄,但故事中描述的武松却是个彻彻底底的英雄。为什么?我们于是展开了讨论,讨论武松到底算不算得上英雄?

马徐栩同意,因为在《水浒传》里,武松打的那一只老虎,在人们的必经之路上,无数个从这里经过的人,都成了老虎的“盘中餐”,如果不将这只老虎打死,还会害死更多的人,武松武功高强,见义勇为,为民除害……虽然武松打死了一条野生动物的生命,但是如果不杀死这只老虎的话,老虎还会害死更多无辜的生命。

孙梓妍说:“我也觉得武松是英雄,虽然武松害死了一条老虎的命,但是景阳冈是人们的必经之路,武松如果不打死老虎,老虎就会危害景阳冈更多的百姓,所以武松是为民除害,武松是英雄。”

陈思奕也十分赞同:“我觉得武松就是一个大英雄,因为那时候老虎多,而且是不受保护的,还很凶猛,常常吃人,危害一方,所以武松是英雄。”

我也同意武松是英雄,因为那个年代,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而且那个年代也没有枪,老虎又多,武松如果不打死那只老虎的话,武松的命就保不住了,老虎总不会只吃武松一个人,还会吃其它的老百姓的。

总之,我们全组人一致通过,不赞成现代某些人的看法,因为于情于理,在那个年代,武松打死老虎,就是为民除该,行为可嘉,其英雄行为值得肯定。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跟现在某些人在野生动物保护区下车,被老虎咬死完全不是一回事。在那个年代,我们需要强壮的武松,在如今这个年代,我们不需要愚昧不遵守规则的人,现今发生的老虎伤人事件,跟当年的武松打虎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们只认同古代的武松打虎,只认同武松这个打虎英雄!

水浒传700字读后感武松打虎2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武松打虎这个故事吧?深受人们喜爱的长篇小说——武松打虎,已经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故事了。而有的王仁却说武松打虎是不爱护野生动物,因此称不上英雄,为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正好也开了一场讨论会。

杜建恒首先说道:“我认为武松不是英雄,因为他伤害野生动物。”

田志远也说道:“我觉得武松也不是英雄,因为明明有牌子提示到不要进去,有老虎,他还进去。”

赵子玉也依附着说:“对呀!他伤害动物,算什么英雄?”

施玘玥振振有词的说道:“那时候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而且老虎既不是稀有动物,也不是国家保护动物,这!你怎么解释?”赵子玉回答不上来了。

田志远问道:“那么你怎么解释我的问题呢?”

我也毫不示弱,立刻反驳道:“我回答你们两个的看法吧!第一,武松是英雄,因为他并没有滥杀无辜,每个人当自己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总会想尽办法保护自己,而且那时候这只老虎已经伤害过很多人了,它危害到了当地百姓的安全。所以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再或者,难不成你们受到生命上的威胁了会视而不见吗?而且武松打虎纯属自卫。第二,根本就没有牌子,就算有牌子,也许没有看到因为地方不显眼这也说不定呀?”他们两个被我问的哑口无言

“谁让他闯进去了?生命遇到伤害,不亏!”有个同学在底下窃窃私语

王李盼针锋相对:“他在没有看到指示牌以及任何东西的情况下闯进去了是意外之事。”底下的同学再没有话可说!

最后老师对我们说:“各自都有各自的看法,可以说是各抒已见。危险这个代名词足以说明虎在人们心中的恐惧感,以及虎对人们的伤害!就此而言,不是人伤害虎,而是虎伤害人了!”

我总结了讨论会的最后一点:总之,于情于理,武松醉酒打死老虎行为可嘉,其英雄行为值得肯定!

水浒传700字读后感武松打虎3

然则为何要接受招安?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山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处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应了。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他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不仅是宋江,梁山好汉中的许多人,如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秦明等人,他们也深受“三纲”思想的影响,他们是支持招安的。所以,选择招安不是宋江个人的决定,是在“三纲”思想影响下的必然选择。所以,将梁山好汉起义的失败归罪于宋江,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剧,并非宋江之过。梁山泊悲剧,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174793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