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的读后感700字通用(2)
孤独的老人,有着一颗不善言语的心;倔强的老人,拥有一颗不善言语的心。在他们心灵的深处,只有一池煞费心思的善意,只为换来浅浅的一碟关注的目光。
最近,我读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小说中,遍地都是草房子的油麻地,有一座小学——油麻地小学,它四周环水,很独立的样子。但在西北角上,龟缩着一幢小草房,它的主人,就是“可恶”的秦大奶奶。
秦大奶奶住在学校里,因为那是她与秦大辛辛苦苦几十年的汗水换来的,可惜秦大死了,那块地又被建为了学校。她在仅有的一点点土地上,不再种麦子,而是种上了微微发苦的艾。她恨学校,因为那是她的地,不善言语的她,想静静守候她的地。最终,在她救一名叫乔乔的小女孩时落入水中后,学校与她之间的关系才发生了翻日覆地的变化。她开始守护学校的财产,让自己与孩子们心对心,渐渐成为学校的一员。可,好景不长,秦大奶奶在一次打捞油麻地小学的南瓜时,失身落水,这次,再也没有“回来”。
每个老人,都会有一颗不善言语的心吧!我那倔强的爷爷,就总是惹奶奶生气,让她着急,不就是为了换取一束关注的目光吗?
那次,奶奶想回老家,看看自己的亲朋好友。我们一家人,除了爷爷外都没有意见,可问爷爷为什么不同意时,他却沉默不语……奶奶要出发了,他又去阻拦,可是无济于事,因为他毕竟是人单力薄。奶奶上车走了,爷爷长久地站立在窗边,目光飘出房子、飘过树林,飘向远方。不时,他长长深吸一口气,又慢慢叹出……
是呀,老人们太孤独了,儿女们要工作,孙儿、女们要学习,孤苦伶仃,谁来陪陪他们呢?
孤独的老人,有着一颗不善言语的心;倔强的老人,拥有一颗不善言语的心……他们不想让儿女们太过劳累,可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应该多多地回家看看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只有一池煞费心思的善意,只为换来浅浅的一碟关注的目光……
草房子的读后感700字5
慢慢翻开《草房子》的书页,它就像一首诗,水墨铺陈、馨香弥漫,字字引人入胜;它就像一条河,波光明灭、水光潋滟,处处焕发生机;它还像一张白纸,纯洁无暇、简单至极,点点写着感动……这是我第六次翻开这本书,每一次都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宝物。这次我又背起行囊,到草房子里寻觅宝贝。
那就是油麻地,“穿着”金黄的外衣,还有几排金黄色的草房子。桑桑的病使他不得不离开这个满是回忆的地方,给桑桑带来无限伤感——回忆他那段令人难忘的清楚又有些朦胧的生活,伤感便油然而生了。桑桑为了引人注意,在酷热的夏天穿着棉袄拖着竹竿,唱着那离谱的歌谣。但陆鹤的帽子却使那些目光不由自主地改变了方向,因此桑桑便厌恶起陆鹤。油麻地的孩子好似我们一样,也有丰富多彩的心态。桑桑为了纸月和刘一水打斗,释放了他对小女孩的怜悯,多像我的哥哥。哥哥也是这样怜爱我,让我不受伤害。桑桑又为蒋老师和白雀送信传达美好;当他又在杜小康流泪时,让我心动了动,——这不就是友谊吗?与其说书中写的桑桑有感情,不如说那一个又一个形象都是我们自己。岁月悠悠,原来健康的桑桑被病魔缠身,他的生活天地由金色的油麻地转入了白色的医院。可是,绝望之水并没有把这个幸福的家吞没,而让他们更加坚强。一次又一次绝望,一次又一次希望,在桑桑的笑脸中淡却。他好像在告诉我:“当你遇到困难时,挫折时一定要明白:不是上帝不爱你,而是上帝在考验你!”
《草房子》,它不曾有多么与众不同,更不曾有多么别出心裁,甚至连那些背景都那样遥远。平平凡凡的人物角色,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平平淡淡的故事情节,就像是一幅农村生活风情画。
而就是这样的平凡在告诉我们精神的永驻,意志的坚强——生理缺陷的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的最后一刻所闪烁的人格光彩;一贫如洗的学生的最强反抗仍要上学……草房子的美丽就在这里。像我们班上的李晴晴,她的家被一阵“不幸的雨”淹没了,没有母爱的她仍然坚持上学。面对亲人的鼓励,我们的掌声,老师的眼神,她就像杜小康一样坚持着。她没有衣服,我们送给她;她没有温暖,我们给予她;她没自信,我们帮助她。似乎我们扮演的角色是桑桑,她就是杜小康。油麻地在桑桑心中是永远的,朋友对桑桑的友谊是不可磨灭的.。人与人的情感是多么的珍贵……
慢慢合上《草房子》的书页,映入眼帘的不是我们学校美丽的教学楼,而是草房子金黄色的屋脊。我看见了一排排普普通通而又奇奇特特的草房子。也许,正因为它平凡,才让人觉得它特殊;正因为它短暂,才让人觉得它永恒;正因为它遥远才让人觉得它贴近……
草房子的读后感700字通用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