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700字读后感(2)

关键词: 围城读后感700字,读后感,围城
启智0 分享 时间:

毋庸赘言,想要根除社会上的造假之风,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当然,也许有些受到感化的造假者会变得像方鸿渐一样,虽深怀造假技艺,却不再滥用,甚至转而向人们揭露造假内幕。可是,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韩学愈式的人,也不需要方鸿渐式的人,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有道德的人一齐将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竞争与机遇并存的平等公平的社会。

围城700字读后感4

最开始只觉得《围城》道理的精妙与普适,哪想到书中的围城单只讲的爱情婚姻是座围城呐。最开始只是好奇书中故事,哪想到钱老透着浓浓浓浓的中国味的文字会这样吸引我。行文用词不必说,读起来只觉亲切。文中的比喻真的可以说是绝了,有趣又精妙。最重要的是,如书中序所说的“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书中人物随着文字真就缓缓走进了我心里,随其而来的还有那个动乱的年代,混乱的社会,旧的中国,野蛮涌入的新思想。一笔一划,仿佛在眼前。

这个结局真让我有“猝不及防”的感觉,本来一切还平稳流畅的进行着,最大的变故不过是辛楣离开了学校,鸿渐刚熟悉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孙小姐范小姐各自小心思,学校间派系的小打小闹。我还好奇着随后会如何发展,鸿渐最后会遇见谁呢。哪料章节都没有换,直接一个急转弯弯到了结尾,鸿渐糊涂娶了孙小姐,阴差阳错下高校长解聘了鸿渐。这下可好,人物地点全要换了。期待的女主角没有来,刚认识的几个主任教授等人这就要说再见了。我还有点留恋,鸿渐可是一点余味没有回味。

去到重庆的赵辛楣踏入了职业的围城。回到上海,鸿渐入了婚姻的围城。全书在黑夜中落幕,墙上钟还在敲,人也还在听。只不过明天的故事已经没有描写的必要了,不过是一天又一天地重复罢了。

哎!谁能逃的出这样的围城呢。有些东西,你一旦感知不到它的改变,它就迟迟停留在原样。不论人是多么的积极,在围城外时对自己多么地有信心。进城之后那从生活的每个边边角角的细节里趁你注意或不注意时一点点一点点席卷而来的改变,会在某个长夜和你彻底摊牌,狰狞着脸面与你眼对眼,逼迫得你只想逃离。

比起方鸿渐,我真心喜欢的是赵辛楣。虽说一开始他错看了苏文执,但毕竟大洋相隔,难有接触,几年的坚持反倒体现他的好。苏文执、沈太太,辛楣是喜欢知识多又厉害的这一挂的吧哈哈,要是有另一个世界,真希望和他谈场恋爱,虽说他没啥特别好,但没啥特别不好。普通的他和普通的我哈哈,我贪心了。

围城700字读后感5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一句简单的法国谚语就说出了钱钟书想要表达的主题。

在高中的时候我就看过《围城》,可是当时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情节就放下不看了。记得那个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段《边城》的选段,讲边城的时候教师说了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他说:“在2000年左右的一年,《边城》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汉语小说,《围城》排行第二;而在亚洲,《围城》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汉语小说,《边城》排行第二。”当时我一下子想到了这其中的简单原因——《围城》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要还是很值得肯定的!有时候我觉得我不是很喜欢看钱钟书的文章,尤其不喜欢长时间看。因为总觉得看看的书异常地耗费脑力!就像《围城》,很多时候我得在他那巧妙的比喻中先停顿一下才能够继续前行。于是,断断续续地不明白花了多少时间才第二次把这本书给看完。

《围城》的爱好者应当不止是一类人吧!我觉得从青年到中年甚至老年都有其爱好的理由。青年嘛,正值恋爱的时节,正好有着看这书中曲折的感情故事的心态。中年人嘛,自我的家庭刚刚运营没有多么长的时间,有时候看看这书中的家庭中曲折逗人又有点合乎情理的故事还是很值得他们深思一下,反思一下自我的生活的。至于老年人嘛,老夫老妻们似乎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就是这年轻一代的感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了,他们是资格最老的观众。

看书的时候有时候也能够看得我有点纠结。为什么纠结呢很简单,一个围城的故事似乎又让我觉得感情与婚姻是一个不好接触的区域。尽管,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以及国外那些童话传达给我们很多令人向往的感情故事,可是,这些完美的故事比起那种《围城》中的纠结故事来说的话又似乎是地税之余沧海了。有时候真害怕自我将来会成为那大海中悲催的一滴苦水。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而我,暂时站在城门口观看。



围城700字读后感相关文章:

《围城》读后感500字

围城读后感精选600字

围城的读后感500字通用

关于围城的读后感500字

围城读后感1500字5篇

围城节选读后感500字

中学生《围城》读后感500字

围城读后感600字

围城第一章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700字作文

176930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