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演义的读后感700字(2)
推荐文章
品三国演义的读后感700字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顿时,平静的湖面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插上了翅膀随着歌声穿越时空,追溯令人神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
这本书让我懂得无论什么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刘备的智慧使他和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避免了杀身之祸。诸葛亮的智慧使刘备强大并独立起来,和曹操、孙权抗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并多次战胜睿智的周瑜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后来因为诸葛亮积劳成疾而没有实现统一的愿望。但诸葛亮成为了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了强大的袁绍……可见,智慧可以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也认识到嫉妒别人的危害。在书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华。他在世时,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极度的嫉妒心使他剑伤崩裂而英年早逝,一世英才,一颗闪耀的明星就这样早早的陨落了。
这就是嫉妒的危害呀!此时我情不由的想到了自己,那次英语考试,一位同学超过了我,我心中顿生妒忌,渐渐疏远她。读到书中写周瑜的情节时,我恍然大悟,我这不也是嫉妒吗?我怎么能这样呢?我在改变着自己,渐渐地,我进步了。我更喜欢这本书了。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三国演义》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心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品三国演义的读后感700字5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当我看完这本名著后,便不禁开始佩服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这部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书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里面描写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发生的事件,并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还介绍了心直口快的张飞,忠厚的关羽,求贤若渴的刘备,随机应变的曹操,但还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让我印象深刻。
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而且谦虚、认真、尽职、谨慎,但是再大的智慧当然也少不了一份沉着,诸葛亮除了十分有智慧,还有,在遇到困难前非常沉着冷静,一点也不慌张,也不手忙脚乱,所以,正是他这份沉着,曾经草船借箭,还三弃周瑜,并七擒孟获,甚至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当司马懿带来十五万人马向诸葛亮他们杀来时,诸葛亮自己手下只要2500人的时候,他很沉着,巧妙使用空城计。我要学习诸葛亮这种智慧却不失沉着的精神,甚至不慌不忙,不急于求成,沉着冷静的去面对。凡是遇到任何困难,只要静下心来,沉着的去做,才会顺利的成功。所以在生活中,做任何事都往往少不了“沉着”这两个字。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级激烈的展开了辩论会,那次的辩论主题是多看电视的弊与利,身为反方的我听了正方一辩3分钟的观点后,感到压力无比,脚颤抖着,我紧紧地拿着我手中的辩论稿,我阅读越紧张,甚至差点读错字,这时,我猛然想到,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太慌张,应该要沉着冷静的去面对,否则就不会顺利的成功。于是我让自己的心慢慢地静下来,渐渐地,我不再慌张了,最终,我用沉着冷静的心顺利的读完了辩论稿,连正方都向我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其实,诸葛亮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我们都要学习他遇难事不慌张的精神。智慧还需要一份沉着。
品三国演义的读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