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

关键词: 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读后感,傅雷家书
启智0 分享 时间:

《傅雷家书》经历了三十几年出版过程,不断增加书信,调整内容,变换出版社,从三联到辽宁教育再到译林,从一本十几万字的小册子变为一本傅家大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读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1

《傅雷家书》是一本值得细看和咀嚼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而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傅雷父子经过这些书信,不仅仅在两人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经过这一条纽带,使孩子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感情。

既然是父子之间的家书,那么书中最突出的,当然是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们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不知能有几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好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异常,他经过书信对远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并且还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在书信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我,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我的意识与性情”。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的吗?

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我的父母虽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研究,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有多少家庭能够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景,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

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孩子不但没有变得懂事,反而更加叛逆起来。所以,家长们应当看看《傅雷家书》,而作为孩子的我们也要看看这本好书,因为它将会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恩,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不管过多久,傅雷先生的影响还将会一向存在,因为他的教育方式能够当做家庭教育的蓝本,而《傅雷家书》也会哭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读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2

了解傅雷的育儿理念才明白,儿子傅聪从小受到的是严父慈母式的教育,傅雷对子女的要求甚至有些严苛,因为小孩子挑食,就不让他吃饭。直到傅聪出国后,傅雷才反思到当年的.教育方式不尽合理。其实对于初为父母的他们,特别是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教育也是贯穿他们人生始终的陌生探索。从教育理念、培养方式,到如何与子女相处,他们也是在不停的摸爬滚打中慢慢领悟。现在我们非常强调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我无比认同。但我觉得,原生家庭的理念,是一种认识自己的有效途径,但对个人评价及后来的人格建设,更多还是自我认知和意识的觉醒。过于强调"子不教父之过",是对父母付出的无形抹杀,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推卸责任。特别是父母改变和改进的时候,作为子女,你是不是也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和改变?

家书中另一种重要的情感,就是父母对于人生经验的传递,这既包括学术性的专业知识,也包括人生旅途的哲思与感悟。大多时候人都有分享的欲望和冲动,特别是在情绪起伏以及有所得失的时候。喜欢和朋友聊天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体现,只不过因为年两相仿,感受相近,个体间更容易接纳和共鸣。对于父母,本着"要把所有我走过的弯路都给子女指出来"的心态,很多时候他们更加忍不住倾囊相授。这种超前的经验和感受,在个人意识觉醒的特殊时期(例如青春期),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接受。所以,父母的教育一方面要用对方式,另一方面要看准时机。现在我再读起六十多年前傅雷写给儿子的谆谆告诫,只觉得无限贴合当下我的所有境遇。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简直是普世有效的真理。

大概从小学时候开始,妈妈就保留了给我写信的习惯。那些暗淡无光的时候,成绩满满的日子,都有妈妈的信,或鼓励,或督促,或提醒,或建议,在不算特别直白表达感情的背景下,给了我很多直抵内心的触动。长大以后确实不常写信了,但和妈妈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我的教育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那些伴随我少年求学时代的信,在委屈难过、消沉低落的日子里,是春风化雨的温柔,也是破冰前行的利器。

读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3

数十年过眼烟云之后,当我们翻开这本《傅雷家书》,指尖触摸到散发着墨香的铅字,品读那一句句关切的叮咛时,眼前仿佛出现了傅雷挑灯夜书、伏案写作的背影,仍能感受到傅雷写下一封封信笺的思念和儿子傅聪阅读这一段段文字的感动。

这一百多封家书,不仅仅是信札,亦是傅雷深沉如山的拳拳父爱。儿子小有成就,他欢喜自豪;儿子遭受挫折,他满怀忧虑;儿子骄傲自满,他谆谆教诲……

于儿子傅聪而言,傅雷首先是一位父亲,然后是一位朋友,最后才是一名学者。作为父亲,傅雷教育儿子为人处世的守则;作为朋友,他关心儿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为学者,他与儿子探讨音乐上的专业问题。毫无疑问,傅雷是一位严格的父亲,知心的朋友,渊博的学者。

这令我想起我的父亲。如果说我家像一个戏台,母亲总是唱红脸,父亲却总是唱白脸。曾几何时,我厌烦甚至怨恨过他,因为他是如此的“不近人情”。

还记得去年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是我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重要的大考。我懵懵懂懂地进了考场,懵懵懂懂地考了年级第八,明知道没有付出努力只是运气原因,却依然居功自傲,向父亲报喜。我原料想,父亲会高兴地夸奖我,不料,父亲却面无表情,只是冷静地嘱咐我,不要骄傲、继续努力。然而我沉浸在众人的鲜花与掌声中,全然将这句良言警句丢在脑后,变得更加松懈。

第二次大考——期末考试,在父亲的意料之中,我跌到了年级二十五名。对我来说,仿佛天塌地陷。鲜花与掌声远去,我独自品尝苦果。这时我才想起父亲的警醒,后悔不已。父亲并未安慰我,而是严肃地与我分析失利的原因。在父亲的引导中,我从一味的失望悲伤中醒过来,着手于查漏补缺、加倍努力,最终在第三次、第四次考试中重回巅峰。

18083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