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摆渡人读后感

关键词: 小学生摆渡人读后感,摆渡人,读后感
文凤0 分享 时间:

又读了一遍这本《摆渡人》 每一次读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关于小学生摆渡人读后感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生摆渡人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摆渡人读后感1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同学的嘲讽、好友的离开、母亲的不理解,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所以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却不料在途中遭遇事故,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事实却与之相反。迪伦在一片荒原之中,她遇到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引领着迪伦,带她穿越茫茫荒原,将她带到了灵魂的归处。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最后的依赖,变得密不可分,迪伦最终尊重了自己内心的想法,重返荒原,与崔斯坦一起回到了人间。

在我看来,迪伦比其他的任何一个被摆渡灵魂都要高贵。当她得知自己已经死亡的时候,她的内心并不是没有波澜,但她更多的是接受,是面对;当她安全抵达自己灵魂的归宿,她仍愿意遵从内心,义无反顾地跨越结界,回到荒原,寻找她的灵魂摆渡人,即便前途困难重重,即便有着灰飞烟灭的危险。至少,我没有像她一样的坦然与勇气。这是一场豪赌,赢了,或许还会有活的希望;输了呢,便一无所有。

“为了再次拥有这份感受,值得冒永远沉沦的风险吗?”

“值得。”

崔斯坦也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他是一个摆渡人,他的工作是将灵魂安全带到另一个世界,仅此而已。他没有感官,不用睡觉,不用吃饭,直白地说,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类,仅仅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行尸走肉罢了,但他遇到了迪伦,他们之间有着心灵的交汇,迪伦用自己的单纯感化了崔斯坦。“我变成了一个……人”这是故事的结尾,崔斯坦发现了自己会流血后说的一句话,他将自己的真心全部交给了迪伦,所以在迪伦提出要与他一起返回人间时,崔斯坦虽然觉得有悖常理,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你不用害怕,我会保护你的。我保证。”崔斯坦完全履行了自己不变的承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

用勇敢去摆渡,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在这趟奇幻的旅途中,迪伦和崔斯坦完成了涅盘重生般的蜕变。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所谓的黑暗,其实均源自于内心,勇敢地做自己,或许就能得到最终的答案。

小学生摆渡人读后感2

世间最美的在遇见,莫过于历经生死一线,然后你就在那里跟我说了句“我在这里”。

崔斯理准确来说这不是他的名字,他没有名字,不知自己何时开始存在,也不知自己何时消失,他的存在只是因为灵魂需要,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然后护他们周全,送他们到达彼岸,周而复始。从开始的充满热情的参与到后面麻木冷漠,感情对于他而言似乎成了一种累赘,他的存在似乎只是灵魂旅途的配角。每个灵魂都是自己曾经生命中的主人公,他没有,他只是一个摆渡人。

直达这个少女的出现,打破了他世界里的规则。崔斯理变成迪伦想要的样子出现出现了,一个16岁的翩翩少年。当少女一人从列车中走了出来,茫茫的世界中只有这个少年的存在,面对无数的疑问,她选择的是相信,毕竟前途之路,只有这位“共患难”的少年相伴。当得知自己死亡的消息,她是平静的,冥冥之中似乎知道了。他对这位少女的反应感到吃惊,他以为她会其他灵魂一样哭泣或不安,她没有。或许现在的世界已让她的心千穿百孔,从小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和母亲无话可说,唯一的朋友转学了,在学校老师的嘲笑同学的戏弄,还有未能遇见的父亲。突然离世这个结果还是能接受吧,唯一想到痛苦的母亲和未曾见面的父亲,但事已如此别无他法。

或许两颗无依的心在数次的遇险中靠近了彼此,当遇到危险迪伦总是为崔斯理着想,会为他感到愧疚。当崔斯理为救她身处恶魔之地,是她将崔斯理唤回她的世界,迪伦与所有的灵魂不同,她会关心崔斯理的一切,会听着崔斯理的故事安然入眠,崔斯理他在改变,变温柔,变感性。

崔斯理告诉自己不能爱上她,不能给她希望。但是他的心替他做了决定,他吻了她,给了她承诺:不是护她这一路平安,而是护她一世周全,和她一起走向未知的终点。然而我只是你的摆渡之人,我只能望着你离开,将你送向荒原与地狱的交界,我只不过是这荒原的向导与保护者。为何要我爱上你然后送你离开,于是我给了你承诺,让你心安,我在结界看着你痛彻心扉,却无能无力,然后转身离开,引渡下一个灵魂。

当来到这个目的地,迪伦可以这里安逸生活,等待着亲人的到来,但是如若这个世界这个没有你,我活着不过只有躯壳,我知道你是我的摆渡人,只能送我一程,但我想越过规则之门来找你,回去的路充满艰险,纵然恶魔可以随时将我吞噬,因为你让我变得无惧,我不知道我们的明天会是如何,但我想不顾一切的来到你身边,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

迪伦回来了,将来时艰险的路又经历了一遍,只不过这一次是独自一人。因为爱,让她有勇气战胜恐惧。在相逢时刻崔斯理是惊讶,但更多的应该是欢喜吧,未曾改变模样还是原来的样子,或许冥冥有感应会再次相见。

“我回来了,为了你。”

小学生摆渡人读后感3

寒假里,我读了《摆渡人》这本书,最感动我的是主人公迪伦那坚定的信念。

当迪伦决定重回过去,穿越荒原,寻找真相时,我的心一下子揪起来了。要知道,如果她的内心不够坚定,稍有动摇犹豫,那穿越的门就无法再次开启。可是迪伦经受住了环境、他人和自己意志的考验,成功重新打开了回归之门。她打开的何止是出口,而是能重新恢复日常生活的爱的大门。

只有怀着坚定的爱和努力的信念,才能完成这神奇的惊人之举。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体会。

也是这个假期,外婆收拾家中旧物,好几幅绣品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大幅的牡丹盛开在布面上,张扬奔放,如在风中烂漫盛放;那金鱼们眼神灵动,轻摆着华丽的尾巴,自得其乐;我追问外婆怎么绣的这么好呢?她笑道,年轻时喜欢,感兴趣呗。

好,我也来试试。找了个简单的花样,描到一块布上,穿针引线,我兴致勃勃开始了。初期还好,但没过了多久,我就有些乏了,针脚也马虎了,歪歪斜斜起来。妈伸过头来:“我们说你没耐性,你倒绣起花来了?嗯,这花怎么像猫抓过的?”“不许你看!”我赶紧躲到房间里了。看到桌旁的《摆渡人》,想起迪伦的坚定的心,我想着绣花这点小事算什么。我定定神,平心静气的重画了图样,重新一针一线耐心绣起来。几天以后,一朵小小的朴素的花朵终于完工了,虽然简单,可是很工整哦。

这日常的小事我居然也从书籍中得到了力量,让我知道自我鼓励和自我控制的重要。

书籍真是宝库啊。知识、传统、风土人情、情怀、信念都蕴含其中。每个人去读同样的书会得到不同的体会。古人有为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而读书的,但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是为经天纬地、效忠国家而读书。周恩来总理在年轻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这些数码时代的孩子可以从纸质的以及电子的出版物上得到海量的信息,前所未有的大的容量,我们应从中学到正确的信仰,坚定的信念。书是前人总结的精华,让信念打开我们心中的门,做自在的自己,翱翔在时代的天空。

182716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