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读后感600字(2)
这里的是是非非,当真剪不断,理还乱,种种恩怨情仇在这里交织,寻根究底似乎又难上加难,心情随之自然起伏,这里有段誉,萧峰,虚竹,的义盖云天,侠骨柔情,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之义。也有丁春秋等大奸大恶,见风使舵,沽名钓誉的卑鄙无耻之徒,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义,也有唯恐天下不乱的狼子野心。强烈反差的对比,让我们了解了这个世界需要什么,崇尚什么,又会拒绝什么,排斥什么,这也正是武侠小说的魅力所在。武侠小说不能唯武功论,而在侠义之气。不管什么情况下,这个义字还是要维持的,无论是弟兄之义还是国家之义。
每一次的重读此书,都会有新的感觉,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又感慨万千,事事不能完美,人也如此,段誉的结局似乎是完美的,但是他真的快乐吗,父母惨死,自己原来却是恶人之子,不甘心又如何?身为大理国君又如何?萧峰到也英雄无敌,大英雄本色无人能及,天下皆服。最后又如何?尸横雁门关,结局凄惨,苍凉悲怆。虚竹虽为逍遥派掌门,灵鹫宫主人,西夏驸马,却也不时为被逐出少林而抱憾。
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完美是可以存在的,于是我们去追逐,义无反顾,用尽心力,直到最后一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是我们就真的完美了吗?似乎最完美的结局就是我们每个人变的都不完美。正所谓世事又岂能尽如人意。
写到这也让我想起一句话:“舍得,舍得,不舍如何得”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属于我们的。拥有的时候好自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要太过悲伤,况且生命短促,该做的还太多。希望归希望,我们终究要面对现实。因为生命还在延续……
书看完,心却久久难以平静,结局太悲,却不得不承认很完美,虽然未能全面的获得数中的大义,但确实受到了一翻彻骨的洗礼,跟着英雄走武林,经历多了一层,心智慧了一层。
每每回味,依然涌动着读时的澎湃,有时是一阵温暖,有时是片凄凉,有时是几滴眼泪,有时是几分振奋。我想我是被这书醉了,在醉中欢喜又忧,而读此书是幸福的。
人生能得醉如此几回?即使仅此一次亦足矣,酒醉不如书醉,书醉是真醉。
感谢金庸先生的书。
天龙八部读后感600字4
易容之精无人比,巧替乔峰救丐帮。 少林夺书受重伤,聚贤庄里芳心碎。 随夫解愁奔大理,上苍戏人为父牺。 --乔峰。
雁门关外祸根生,九死一生命幸存。 寄养农家强体魄,为学武艺别天伦。
一入丐帮屡立功,中原盛赞伟乔峰。 打狗棒驱顽劣辈,降龙掌舞摄群雄。 丐帮祸起因康敏,挤走乔峰别杏林。 从此中原成混战,南来北往尽哀音。 南院大王寂寞频,阿朱一去了无音。 江南塞北群雄会,血溅关门了愿心。--游旦之。
目睹无奈父惨死,一心报仇石灰撒。 无奈落入阿紫手,从此莫名为她迷。 铁头烙上依无怨,掏送双眼任不悔。 可怜阿紫心向峰,纵崖随去此生了。 --慕容复。 大噪名气齐乔峰,倜傥风流塞段誉。
北斗星移展神功,江湖人人见惧色。 权利熏人弃人心,无望美破疯疯嵿。 --段正淳。
天涯地角皆留情,江山美人集一身。 情人王妃恨爱之,叹息命送情人 计。 --南海鳄神。 痛恨他人呼老三,四大恶人欲第二。 望收段誉为新徒,哪知弄巧成他徒。 爱面屡次救其师,无辜死于老大杖。 --段誉。
一走江湖历险途,王孙公子背贤书。 无量山中奇遇至,有情梦里叹嗟吁。 无心闯入曼陀庄,顿发痴情惹祸殃。 从此江湖波浪起,争风吃醋反无常。 凌波微步救书生,北冥神功化怨嗔。 纤指挥时因六脉,逍遥一世等无论。 段誉荣登大理皇,功成名就武林忙。 大辽西夏皆兄长,相处和睦话短长。 --虚竹。
相貌平庸栖少林,武功浅陋送佳音。 道逢星宿海中怪,强掳同朝擂鼓行。 普渡众生出本心,看人入劫起怜悯。 无端插手棋局乱,绝处逢生唤痛吟。 相救稚童获异功,仇家追溯躲皇宫。 天山传授折梅手,冰窖牵连起誓盟。 一入逍遥不自由,肩荷重任灭顽酋。 阴差阳错缥缈上,率领豪杰度春秋。
天龙八部读后感600字5
首先以大理世子段誉为主线,描写了他天神眷顾般的习武过程以及所爱之人都是亲妹的坎坷情路,接着以丐帮帮主萧峰为主线,讲述他被命运捉弄,从一个武功高强受万人敬仰的盖世英雄沦为弑父杀母背叛师门的契丹叛徒,还错杀了自己最爱的人的悲惨故事,然后以虚竹为主线,讲述了他一路开了般的爱情、武功双丰收,却因破戒被逐出少林永远做不了和尚的奇幻历程,最后少林寺大混战、各方人物轮番登场,上一代的恩怨真相大白,血海深仇雄图壮志皆化为尘与土。
一、众生皆苦、求而不得。段誉求神仙姐姐而不得、虚竹求做和尚而不得、萧峰求复仇、求忠义两全而不得、游坦之求阿紫而不得、慕容复求复国而不得、天山童姥跟李秋水求无崖子而不得……天龙八部里大多数角色不管是正是邪是善是恶,他们终其一生或功成名就或武功高强或美人作伴,却永远也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不仅得不到,还要被命运玩弄于鼓掌之间,自己视若珍宝的东西在他人眼里一文不值,自己追逐了一路的仇人偏偏是至亲,自己爱了一辈子的人却从来不爱自己,到最后不知道该去爱谁该去恨谁,多么荒诞多么无奈。
二、解开心魔、大彻大悟。众生皆苦是因为人有太多的欲望,对欲望过于执着就会产生心魔,心魔让你受尽折磨受尽苦难。解开心魔就是自我救赎自我解脱,大彻大悟也是在一念之间。爱情是种可怕的心魔,爱情能蒙蔽人们的双眼,这里的蒙蔽有两层含义,一是让你看不清谁是正真爱你的人,二是让你过分美化你所爱之人。
王语嫣在前期一心一意想嫁莫容复,眼里心里只有慕容复,自认为莫容复以外全员皆为草芥,可当莫容复为做西夏驸马而抛弃她让她心灰意冷的时候,她才看清段誉的种.种好处,不仅真心实意的对她付出为她马首是瞻,而且青年才俊武艺超群家世显赫,慕容复其实哪儿都比不上段誉,这才放下了对慕容复的执着,爱情让人双目失明。
段誉更是让神仙姐姐弄得五迷三道,真的觉得自己在搞神仙,神仙看他一眼跟他说句话他都觉得浑身颤栗,神仙不理他冤枉他更是理所当然,跟神仙在一起了之后仿佛自己也成神仙,哪里有一点天之骄子的样子。好在后来他经历了父母双亡又临危受命当了皇帝整治朝纲,在真正体会到人间疾苦之后摘下了对王语嫣这层神仙滤镜,她不是神仙,她所说之话所做之事跟普通人并无两样,她之前对自己一点都不好,现在对自己的爱似乎也没有当时对她表哥的爱那么浓烈,相比之下木婉清跟钟灵才是从始至终对自己真情实意的人,至此对王语嫣的感情慢慢淡了,爱情给人加装滤镜。
心魔让人如痴如醉如癫如狂,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解开的,大彻大悟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除段誉王语嫣之外,慕容博、萧远山、天山童姥等等算是在有生之年解开了心魔,可有的人至死都放不下那份执念,比如莫容复、游坦之和阿紫。所以说人生是一本难念的经,要在这一生的过程里不断的解读它参透它,至于能不能想明白也全在自己。
三、心存善念、胸怀正气。不管心愿能不能了、不管能否拿得起放得下,做人还是要心地善良,做大侠还是要有一身正气。
虚竹能从天山童姥那里学得逍遥派武功又当上灵鹫宫宫主全凭他的单纯善良,在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众人抓了还是小女孩模样的天山童姥准备虐待时,虚竹见不得这种持枪凌弱的事儿,义无反顾的冲出来救了童姥,段誉虽然慢了半拍,但他跟虚竹的想法不谋而合,而慕容复呢,这位占尽了先机的正人君子满脑子只想着怎么能把这些人招揽到自己门下为自己所用,他不敢轻举妄动,他怕引火烧身。机会其实早早就摆在慕容复面前了,可他永远也抓不住。
游坦之稍微幸运一些,他跟虚竹段誉都在懵懂之间练就了绝世神功,但他最终没有走上正道,下场凄惨。这个人生性软弱怕事,一路上遇到的不是阿紫就是丁春秋、全冠清之流,一个比一个坏,一个比一个毒,他行走江湖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人处世没有思想没有原则,做了很多坏事。不像虚竹从小受佛教思想熏陶,受少林戒律约束,做人规规矩矩,段誉虽娇生惯养,但父辈也精心教育了他,心术还算正,更不用说萧峰了,他侠义心肠、快意恩仇、正气凛然、舍生取义,阿紫就算不爱萧峰,也绝不会爱游坦之这样的人。
金庸先生将很多佛教思想融入到整个故事天龙八部的行文脉络中,无论从小说名字起源、主角的为人处世还是角色的命运走向都表现的很清晰。作者文学功底一流,对儒家道家的思想都有深刻的见解,文采斐然;叙事能力一流,能把多重的人物关系网、主角曲折的命运和复杂的心里变化描写的恰到好处;文章立意高,天龙八部不拘泥于传统武侠小说的你争我斗打打杀杀,它揭示了很多人生哲理,引人思考。
天龙八部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