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城南旧事的读后感(2)
这都是发生在当时年代的真实故事,作者没用华丽的语言,只是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文字描绘了老北京的模样,记录了当时的人和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在作者的笔下,记录下了心灵的童年。
初中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根据她的童年,写的一部小说,书中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经历。
在《我们看海去》这章中,英子遇到了一个被人们认为是贼的人。但是透过英子的眼光,她觉得这个人很善良,是个好人。在别人都讨厌这个人的时候,英子却发现了他身上的优点,并勇敢地和他交了朋友。我们平时都很喜欢指责别人的缺点,在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懂得了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努力地去发掘别人的闪光点。
这篇文章还提到了另一个人物,一个“小偷”。“小偷”因为从小贪玩,不爱学习,没学到什么本领,所以他长大了以后,没有能力让家人过上安逸的生活。“小偷”的弟弟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考第一,“小偷”很想让弟弟到国外去念书。但是他们家很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他只好走上了偷东西这条路。“小偷”偷东西的行为虽然可耻,但是,他那份对弟弟的关爱,却让我深深地感动。
本书所写和我现在所生活的时代完全不同,书中讲了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对那个时代多了一份了解。
初中城南旧事的读后感5
犹豫好久买了绘图本,现在看来真是最正确得决定,插图很赞。
觉得这是一本讲述离别的书,秀贞和妞儿,蹲在草丛里的人,宋妈,兰姨娘,爸爸。小孩子的眼睛里看不到疯子也看不到小偷,他们都是自己的朋友,所以总是感同身受的为别人难过。
她想让妞儿和秀贞团聚,离开这个地方去找思康叔叔,过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子,可是却懵懂的发现她们永远的留在了火车轨道上。看书的时候脑补了那个画面,深夜的大雨和匆匆离开的脚步,英子因为发烧而看到的模糊的背影。人人都以为是疯子想拐走孩子,可是只有英子知道不是的。她坐着车离开那个地方的时候还在回头看,她回头看的时候还不是很懂得发生了什么,我就像站在上帝视角的人,爱莫能助的看着别人的生离死别却只能叹息。
英子喜欢那些在生命里出现又消失的人,带着生命最本真的善良。我们不能容忍小偷,可是他要供弟弟上学,人们会思虑一下说,谁让他最开始吃喝玩乐散尽家财,可是英子只知道,在那些没人陪自己玩的时候里,在自己只能去给人捡球还不一定能融入别人的时候里,只有这个人,给了自己一个小佛。任何在别人眼里不堪的人,都是另外一些人心里珍惜过的,虽然知道你要走,但多希望能有点像样的离别。
小时候课文里学过爸爸的花落了,直到看到了兰姨娘,才发觉跟自己想的不一样。爸爸喜欢兰姨娘,英子那么小,却知道要保护妈妈。其实那时候她就迅速的长大着,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
还有宋妈,很典型的形象。看前面大致可以猜到她的孩子可能不在了,但是没想到她会选择和丈夫回去。然后又悲愤又无奈。宋妈后来到底有没有回来我不知道,但是她走的时候英子作为最后一个看见她的人,一定很难过。是的,我连这样的不舍都羡慕,因为我发现现在我已经看淡了离别心变硬了。我知道什么都会淡去,这种认知让我对那个时空里的英子更羡慕,羡慕再也回不去的,柔软的童年。
书的最后有她女儿写的后记,可以看到晚年的林海音老师还是保持着可贵的天真。童年那么短,短到花落了以后就没有了,可是又那么长,长到后来人读到这些文字,羡慕的眼泪汪汪。如果这些都是离别,也被她写得无比美丽。就像书里最前面和最后面都出现过的毕业典礼,她看着别人,后来自己也上了台,一年又一年,送你们离开的我,终于也站在了路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初中城南旧事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