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一年级读后感600字(2)
城南旧事一年级读后感600字5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心得体会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伤痛离别是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让人迷失自我,过了许多年想起来还是伤心。记得一首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也曾经像英子一样唱那首忧郁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们一直都在离别,和我们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飘逸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怅惘,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城南旧事一年级读后感600字6
最早接触《城南旧事》是从初中教材中的《爸爸的花落了》,文中的那份伤感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之后又读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再次感受了文字背后童年的那份天真,感受老北京特殊的韵味。这几天,最终有机会拜读整部作品。
《城南旧事》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以英子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待记录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对她十分同情,帮秀贞找到离散六年的女儿。秀贞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警察局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十分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悲痛,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我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城南旧事一年级读后感600字7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写的一部令人感慨的书,以前总是不大爱读,但今天读起来,是我真正感到了里边的快乐、幸福、悲伤、离别、无助的感觉。
故事的主人公英子很小的时候就随着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北京城,住在惠安馆边上。她结识到北京后最初的朋友——秀贞和妞儿。因为英子的善良和细腻,使得秀贞和妞儿母女相认。在与秀贞和妞儿离别时,英子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秀贞对女儿的爱让人感动,后来英子和他们离别,让她感受到了离别的伤痛。
英子那么的纯真、无邪。使我感动,他会用善心对待每一个人,不管是好人坏人,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这种难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故事中的兰姨娘的命运十分悲惨,她的前半生被别人操控着。可命运终究要自己去控制,幸福究竟要靠自己争取。在英子的帮助下,兰姨娘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向了幸福的彼岸。
又一次的离别,让英子无比的惆怅。父亲的离去让英子刻骨铭心,因为这一次是生离死别。那一瞬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离别的洗礼,她的父亲中年早逝令她一日之间长大,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亲28岁做了寡妇,她为母亲痛心,母亲是爱她的,为了不让孩子们吃苦,没有回天津。
看《城南旧事》,我感觉非常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没有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多事情让我们觉得非常有诱惑。我们为了生活远离父母来到大城市打拼,然而却没有给父母多大的关心。甚至会觉得父母麻烦,想起这些我觉得非常惭愧,读完整本书我感觉幸福要靠自己争取,要关心父母。
城南旧事一年级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