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复活读后感范文(2)
的确,书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大学时期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有着崇高志愿的青年。但当他担任上官职后却完全改变了,整日沉寂在享乐之中,早已忘记自我的狂热梦想,变得腐朽,落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他回想起许多往事,从而使他觉得自我是那么的可恶,便对于自我以前过的生活产生怨恨。为了赎罪,他给一些无辜的犯人起诉伸冤,将自我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他彻底的改变了自我的生活,将自我从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来。这本书名叫《复活》,我想“复活”的首先是聂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复活。而我从他的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改变,虽然他以往也堕落过,但当他良心发现后,做了许多好事来弥补过错,这是任何人都值得拥有的。犯错误不要紧,不论这个错误是大是小,的办法就是深刻的检讨自我,承担自我所犯的过错。其次我想玛丝洛娃又重新转变成以前善良朴实的姑娘也是一种复活吧。
当我打开这本书,我不禁感受到有一种心灵的复活,人类最完美的感情的复活!即使是当代,许多人也许正在悄然地埋葬自我的这些完美的感情却毫无所知。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复活》这样的作品来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吗?
初一复活读后感范文4
复活叙诉的是聂赫留朵夫公爵和妓女卡秋莎的故事,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公爵,而另一个却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应该是毫无瓜葛的关系,却是千丝万缕。两个人在重新认识之后,彼此救赎,彼此的精神世界都得到了升华。
两个人的认识起源于留道夫去亲戚家玩,见到了天真活泼的女仆卡秋莎,两个人之间就有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留朵夫对卡秋莎深深迷恋着,卡秋莎的目光也是一直在追随留多夫。认识之初,两个人都保持着美好,未做出任何事情,可当留朵夫回家后进入军队,接收到一些所谓上层人士的生活方式,堕弱而肮脏。复活节的晚上不顾卡秋莎的意愿而强行占有,并离开了卡秋莎。不久卡秋莎怀孕被贵族之家驱逐,历尽人间沧桑,沿着社会的阶梯不断往下滚,最近滚进火坑,过了7年非人的生活。但苦难还没有到头,又被诬告谋财害命,进了监狱,押上了审判台。
这就是两个人重新见面的开始。留朵夫是陪审员,他认出了卡秋莎,但卡秋莎并没有。留朵夫深深自责,他想救出卡秋莎,用他的人脉关系去解救她,哪怕跟着她一起流放。整个故事围绕这个案件展开,通过留朵夫的视角不断扩大揭露这个肮脏的社会:荒唐滑稽的法庭(甚至可以因为法官的心情而判案),黑暗毫无人性的监狱(里面很多无辜的人甚至孩子老人孕妇),苦难的农村,腐朽的上流社会,最后是黑幕重重的政府机构。
最后,卡秋莎和一个政治犯一起生活,留朵夫也开始他自己的旅程。故事我以为历经困难重重两个人会在一起,但并没有,其实这才是现实。
初一复活读后感范文5
周六,我信手翻开《复活》一书,很快就被小说里熟悉的章节和人物所吸引,一口气读了大半。抚卷沉思,不由得浮想联翩。
小说名曰《复活》,它隐喻一个人泯灭的良知在某种精神力量的感化下可以获得重生。男女主人公通过各自的忏悔和宽恕,双双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复活”,使其人性得以复归,这一切带有浓厚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尔斯泰的味道。他借此从社会和个人的道德角度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也让每一个读者思考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思索怎样来进行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
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已经到了一种濒临危机的状态:自私自利,物欲膨胀,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几百人围观落水者却无人前去相救,肇事司机将伤者在送医院的途中将其扔下任其死亡自己却逃之夭夭……我想这些人连十八世纪托尔斯泰笔下的涅郝柳多夫都不如。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感叹好人难做?难做好人?就因为有人做了好事没有被肯定相反被误解。“枪打出头鸟”,久而久之就让人们达成了一个共识:你不去做好事你会没事,你做了好事搞不好你就有事。这样的共识不能不说是我们道德水准的一个悲哀。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让好人不再吃亏或被误解,让更多的人都能够见义勇为或者多做好事,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和媒体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维护道德的规范,如此才能让我们的社会风气有所好转,让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温馨无比。
《复活》之所以能够感动人,这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诚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言,《复活》较之其它作品,更能让人清楚地看到托尔斯泰那双直达心灵的眼睛。
初一复活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