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论语读后感500字(2)
这件事,让我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一起在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原本我觉的这句话很荒谬,难道我也能做老师的老师、爸爸的老师吗?通过这件事我终于明白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在我们班里,我不仅要向心灵手巧的孙卓奕、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沈书煜、关心集体的刘艺灵等好同学学习,也要向平时不声不语但是也有自己优点的同学学习,比如黄宇通平时虽然一声不响,但是他却精通宇宙知识,学习他们的优点。
渐渐的读论语成为我每天的阅读习惯。通过读论语学做人,让我每天都有收获,思想每天都有提高,并且让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因此,我要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争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年级论语读后感500字5
《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书之一,其中所记载的先师——孔子的思想以及他的言论。他不仅提出了“仁爱”,更强调了“忠怒”的重要性。
再书中我看到了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呼?”我开始不了解他的意思,看了后面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是:时常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直到熟记并且能生出新的见解,这难道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有同道的朋友从远方来,跟我一起研究学问,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即使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可是我一点也不介意,因为求学原本就是为了自己,这样难道不算是个有道德的君子吗?我感到: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自然就可以得心应手。当自己做的好时,可以自我赞美一翻;如果别人对自己产生误会时,也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总有一天别人会明白的。
书中我还看到了孔子说:“君子不器。”通过解释我终于知道了他的意思:孔子说:“君子应该使自己的学问广博,并且多才多艺,而不应像器皿一样只能局限于一种用途。”我的体会是:人应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吸取各种知识,便可以渐渐成为学问广博的人。
我觉得,我们应该反复阅读论语,从中获得知识,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一年级论语读后感500字6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孔夫子的名著——《论语》。其中,我对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朋友交而有信乎?传不习乎?”感触颇深。
这句话的含义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我认为曾子说得非常正确!的确,既然是为别人做事,那么我们就要一心一意做好,不能偷工减料,否则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朋友之间要讲诚信,不能搞阴谋诡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如果不复习的话,会前记后忘,这样是学不好的。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以上面的做人、做事的标准时时刻刻要求自己,一直被人们传诵。三国时期,蜀国战败,刘备病逝,刘备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请诸葛亮来辅佐他的儿子。诸葛亮不负刘备的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光复汉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末的季布,他一向说话算数,从不反悔,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温故而知新。他读书的方法有点奇怪,他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一点地咀嚼,就如同老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总会有新的触悟,新的理解,新的收获,新的认识。
三省吾身,是古人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在做人和做学问上面。只要按三省吾身的要求去做,都会得到别人的称赞,取得成功的。我们应该多多学习古人的优点,传承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使我们的言行永远不败于古人。
一年级论语读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 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