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2)

关键词: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炎辉0 分享 时间:

我崇拜维特,我可以理解维特,虽然我始终相信自杀不是唯一的办法,但我还是要以维特为榜样,做像他那样一个有智慧,有理想,有情感,有激情,有正义感,有反叛精神,有超然的生活态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少年。就像维特所说, “爱情的珍贵性,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3

结尾,维特自杀了,我对启蒙主义新人的理解不深刻,对于维特以这种方式告别生活的举动不是很理解,只是表示一种震撼和同情。他们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选择了死亡,选择了逃避,他们用死来宣告自己的自由,这是一种果敢,是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但这种劲头又显得那样无力。他们不敢脚踏大地,他们是泥足巨人,永远活在自己设想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梦醒人死,这就是他们的结局。

不过,整部作品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对自然的描写,“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来到菩提树下,发现这儿十分僻静”,这种感觉我很熟悉,这是一种回家的感觉。向往自然,在有自然的地方走走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家在农村,每次回家我都会独自一人绕着田埂走来走去,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气息。读高中时也一样,学校在淮河岸边,河两岸种了很多树,像迷宫一样,这就成了我周末放松休闲的去处,一个人走着,一直走着,很悠闲地走,看看风景,欣赏一下阳光,什么都不用想,很是惬意。可是这种生活已离我越来越远,读到“在树荫下喝我的咖啡,读我的荷马”时,不自觉就想起了我曾有过的生活。

当然,我对自然的理解不深刻,我只是在自然中放松自己,而维特却是试图在自然中抹去社会本性,释放自然本性,回归到人精神的原始本真状态,追求真正的个人自由,这种追求要崇高的多,也困难的多。但自然的能量是巨大的,“唯有自然是无限丰富的,唯有自然才能够造就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希望在自然中寻求到这种状态,所以他们关注自然,向往自然。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4

这是我在高中的时候读的一个作品,那个时候的我喜欢看小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被带到了一个及其悲伤的世界。这本书是以歌德的一次爱情经历为原型,歌德曾在一个舞会上认识了一名叫夏绿蒂·布夫的法官的女儿,并且深深地爱上了她,但夏绿蒂是他朋友的未婚妻,这无法拥有的爱使他痛苦不已,也曾试图结束生命来求解脱,最后他选择了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世界上总是有很多相同经历的人,离开后不久歌德就收到了自己的朋友因爱上友人之妻而自杀的消息,相同的情感与遭遇让他深有感触,这也是他写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于是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部书信体式的情感细腻的悲剧小说。

故事的主人公维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有理想,有才能,他渴望自由,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现实让他难以容忍,他感到孤独,愁闷。在跟绿蒂相识之后,他从绿蒂身上看到了质朴纯真的品质,便将无限的热情投入了进去,但那是绿蒂已经订过婚,封建的思想让绿蒂忠诚于她的未婚夫,她无法跳出那个平庸的生活圈子,这使得维特完全陷入了绝望。在此以后维特完全被痛苦所包围,在这个禁锢思想的的社会当中完全迷失了自己。最后维特选择了逃避,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结束痛苦的延续。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很同情维特。维特的绝望与痛苦,一方面是社会思想封建所致,另一方面是维特的性格使然,他生性向往自由,性格张狂,富有才华,却也无处施展。他的自杀也是一种精神的反抗,控诉了社会对于年轻人的压抑。故事的最后他举枪自尽,但我却不赞同他的做法,遇事选择逃避实在不是我们应该做的。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无法回避的挫折,那我们就勇敢面对它,战胜它!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5

其实自杀并不是唯一一种解决的方案,后者是说对于现实生活中(而不是情节发展的需要),维特觉得自己有种冲动,要把绿蒂杀了,把绿蒂的丈夫杀了,把自己杀了。他又认为自杀(以成全他人)才是最好的结局。假使书中的故事是现实生活中的,维特的自杀就应该是不可原谅的了。不少自杀的人都自认为自己的离去就是给他周围的人带来释放、幸福的原因,才会“大义凛然”地赴死路,让自己的肉身与烦恼全部消失了。

而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一个人的自杀根本就不能让旁人感到幸福,用一种昂贵的生命代价成为他人(甚至可能就是他所爱的,要成全的人)一辈子的心理枷锁。而如果致使他自杀的关键人物,稍有良心的,必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更有甚者可能再也走不出来。可以说自杀的人是最懦弱最自私的人,他们只是一相情愿地认为这样可以了却一切了,却不知道他们正是把这一切加重了砝码扔给周围的人。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致使他人自杀后仍会感到比此人仍在世时候更幸福吧?

再看维特,他也是很自私的。他自己不能度过心理难关就一枪了结了生命,他用“死”这样“伟大”的礼物要奉献给绿蒂夫妇,真的会像他所期待的那样夫妇俩感到幸福吗?我们可以看到绿蒂夫妇与维特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绿蒂对维特有着一种很强烈的依赖感,她几次下决心要与他断绝关系,但想到自己习惯了有什么事情都要维特分享时,她已经不能习惯了没有维特的生活,她也不能想象这样的生活;而她丈夫在与维特的思辩中也得到过不少的快乐。他们平静的生活是由三个人组成的。维特的自杀,这两个人又要遭受什么样的良心谴责呢?从绿蒂夫妇对得知维特自杀后的反应就知道,维特是用自己的“死”来向他们宣战了!

德国青年中也不乏有人步其后尘。但是这样的消极影响不在于维特是否是自杀的。而是这本书中过多地描写了维特对绿蒂的恋情,渲染了他失恋之后孤独、伤感的情调,使青年们把它仅仅看做是一本伤感的爱情小说,一本爱情的悲剧,而遗忘了它的诞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维特真正的抗争之意,某些恋爱至上的人、情场上的失恋者在这单方面得到共鸣了,才会有不理智的举动。

蜻蜓眼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蜻蜓眼读后感600字

小说《蜻蜓眼》读后感600字

中学生作文写读后感600字

中外名著读后感300字10篇

《天才少年维克多》学生优秀读后感

186071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