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700字

关键词: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700字,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启智0 分享 时间:

《明朝那些事儿》问世多年来一直是最畅销的史学读本,如今它的漫画版也推出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7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700字1

最近在读史书,《明朝的那些事儿》曾在网络红红火火,这两天在看朱元璋卷。作者的写法,其实我并不是很感冒,阅读的感觉像是鸡肋。对人物只能有个骨架,并不丰满。为了恶补一下自己的历史知识,所以也就读了下去。

读罢,感触良多,结合最近读的《曾国潘》,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朱重八——朱元璋,幼年放牛,少年做和尚,后时势造英雄当上了皇帝!最记得朱元璋的名言——要么不做,做了就做绝!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福!称帝后的朱元璋把建明的功臣一一剃了头,名将——刘基、李善长、蓝玉等一一都在他的屠刀下丧命;胡惟庸案牵连上万人,一一杀尽;空印案牵连上三万官员,一律杀无赦;官不论多少一律杀无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真正在明朝,当官成了高危职业。官员们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门口举行仪式,抱抱妻儿,交待后事,然后诀别而去,散朝的时候,家人在门口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会庆祝一番——今天又多活了一回!恐怖!悲哀!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大明律》及《大诰》,《大诰》属判例法。为普及法律知识,朱元璋确实花了一番心思,规定如果犯罪之人,如果家中有《大诰》此书,则罪轻一等,如果则罪重一等,如此家中人人放一本,以防身。为防官员,他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有特殊的权力,只效忠于朱元璋一人,逮捕人不受任何阻拦,重权在握,大臣家中一旦出现锦衣卫,就意味着一去不复返!

朱元璋为稳固帝业,肃清了周边的一切威胁,滥杀了无数无辜,也可以说滥杀了无数社会的精英。社会底层的农民也许是最远离官场是非,分得了田地,因此认真耕作起来,因此渐渐农业出现了繁荣之景!

记得罗杰斯给女儿的箴言:多学习历史,因为历史会重演!朱元璋从一个寒门子弟成就霸业,最后把一路成就他霸业的功臣一一铲除,这样的历史在中国真的一再重演!人性,可怕可怕!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700字2

终于是要到写读后感的时候了。这本书这部史我都没法说自己全看懂了。看懂多少写多少吧。这本书是作者依照明史外加考证了很多史书后凝聚了的结果,里面有作者的思考,有着作者的情感。是一本十足的心血之作。

我应该直接去看明史,但选择这本书也是有道理的。文笔精彩,人物细腻透彻,很能让人感同身受,通俗易懂。

现在开始讲内容。这本书讲了朱元璋从那个改朝换代之际如何脱颖而出,如何成为新朝皇帝的故事。朱元璋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心性。他被同乡汤和的信弄得无立足之地,那是命运的岔道口。他选择了造反。元末民不聊生,饥荒遍野,有多少人踏上造反之路,然而只有朱元璋一人登上巅峰。朱元璋早期仁义机敏,他认为暴力不能解决一切。这是个智慧与勇敢完美结合的人。有的人一辈子也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吧。这一阶段的成功也离不开他长远的眼界。

朱元璋成一方之霸。面临着周围势力的倾轧,这是历史的进程,也是人性的残酷。朱元璋目光远大,暂不称王,不引起元朝政府的注意。忍耐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战火连连,生死无处寻觅,朱元璋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灭了其它一些小的势力。张士诚的势力被歼灭时,他也拒不投降。这是一个乱世英雄的节操,是这个时代的挽歌,就算身死也要保留一颗对自己王国的忠诚。陈友谅,厚黑学的祖宗,也是悲凉的人。人说这世界最肮脏莫过于自尊心。一个盐贩的自尊心谁给?这也间接导致最后是他一人在战斗,但是别人先抛弃的他啊!一个人能走得快但不能走的远,就是他的可悲之处吧。但他一直坚持下来了,死得其所。朱元璋的胜利是靠实力,军事战略的高度准确。所谓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兼备。

朱元璋从一个乞丐终于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一个调丝慢慢奋斗成国家最高领导者的励志故事,古今罕有。朱元璋开始一步步实现他的愿望。明朝四大案,各种社会制度。权力斗争也许是最残酷的事情,多少血洒在皇帝的宝座上…最残忍的还是,建文帝被朱棣取缔,也许建文帝是个好人,但历史是偏向有智谋心狠经历过尸横遍野的人的。很难以接受,皇帝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这个领导众生的位置,没有足够的能力,是无法胜任的。就像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有能力者的。

历史是残酷的,也许我们每个人能做的只是尽人事吧。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700字3

当我看完《明朝那些事》,印象最深的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是具有高尚情操的于谦,而是坚持不懈,不肯放弃,坚持自己想法的王阳明。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一个具有许多功劳,学识渊博的人。他希望儿子能与他一样,用自己的学识当上官儿,并老老实实的过一辈子。可王阳明偏偏就是一个叛逆的人,不愿意自己的人生变得平凡。他刚开始十分认同朱熹的论点,可后来又觉得朱熹是错误的,就将朱熹的论点全部推翻,并尝到了顿悟的感觉。刚开始被人们所鄙视、被王华所失望的王阳明,一鸣惊人的将自己在历史上的位置提到了与孔子老子等人所并肩,本被别人所冷落的王阳明,永远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而那些瞧不起的人却被历史海洋所吞噬。

其实,一个人被旁边的环境所禁锢,不要被金钱地位所诱惑,更不要因权力、虚荣而迷失自我。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收获了多少,而是付出了多少。只要努力做好自己,永远相信自己,那么迟早有一天石头将会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子。最后那两人,都为明末大将,卢象升他让“闯王”谈其色变,人送外号“卢阎王”、“黑手书生”,另一个孙承宗,我不敢妄自评价,只告诉大家袁崇焕是他的徒弟就够吓人了,这样的伟人,不是我能形容的,只是可惜“卢阎王”死在来监军太监手上,孙承宗被清军俘掳后自缢。哎,与明共亡,这就算是命吧!  八本书,讲了二百多年历史,写书也只用了几年,正如当年明月所说:“二十几岁写书,写完还是二十几,有趣。”这个世界,本就有趣,只因他活在自己的梦里。

18697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