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读后感范文600字

关键词: 罪与罚读后感,罪与罚,读后感
炎辉0 分享 时间:

《罪与罚》中讲述了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行凶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他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罪与罚读后感范文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罪与罚读后感范文600字1

拉斯科尼科夫,大学生,因着贫困中途退学,依靠母亲的抚恤金生活。租了一间像衣柜的斗室,衣着寒酸,穷困潦倒。虚荣心极强,骄傲,不甘心平凡,自命不凡!有野心,尤其崇拜拿破仑。好高骛远,对于教书赚两个小钱根本看不上,所以宁可在陋室里空想,也不愿意教书赚两个小钱。同时又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时候也很冷酷无情。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但这就是最真实的人。

作者用一整章的内容都在写他杀人之前内心非常激烈的挣扎。杀人的念头在他心里一次次的燃起又一次次的放弃。否定他去杀人的理由是因着他良心的不安,那是卑鄙的。而支持他去杀人的理由是他自己的一套理论,根据这套理论杀人可以说不是犯罪,甚至是正义的。杀人不是最可怕的,你杀了人,然后在用一套理论证明你杀人是对的,这才是最可怕的。

根据这套理论,人被分为两类人,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人是平民老百姓,他们没什么权利,他们的义务就是俯首帖耳。不平凡的人是统治者或新社会的建立者,是立法者,他们甚至不受法律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这些不平凡的人都是呼风唤雨的人物,都是开国立业的大人物。这些不平凡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手上沾满鲜血的刽子手。但他们非但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反而受到人民的崇拜,名流千古。所以你看,根据这个理论,杀人没有什么啊,你看那些最被人们尊敬最伟大的人物,哪一个不是杀人如麻,只要为着好的目的,为人民谋福祉,杀人是正义的。为了好的目的,可以做错的事情。当然这些好的目的只是犯罪的借口,是我们心里的诡辩和自欺而已。

这就是拉斯科尼科夫的理论,乍一看很有道理。因为整个人类历史就是这样过来的,确实整个人类历史都在践行这套理论。只有强者才有权利,弱者是没有权利的,谁是统治者,谁强大,谁就是法!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有最后的赢家才配拥有一切的权利。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强弱。

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犯罪堕落的本质就是要自己独立做主,分别善恶。换言之,就是不再以上帝为王为主,拒绝上帝的统治,而想自己当家做主,自己定立善恶的法则。就是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自己说了算。当人离开了上帝,不在尊上帝为王,人自己定立善恶的标准的时候,就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灾难。当人拒绝上帝的统治时,人就想要撺掇上帝的宝座,自己封神,为了那一个宝座,争战杀伐。人脱离上帝的善恶标准而自己定立标准的时候,杀人却变成了正当的。拿破仑,秦始皇,以及历代所谓伟大的君王等等,所有这些为着追逐权利,为着登上宝座而所造成的灾难,都是因着不尊上帝为王的缘故。只有无所不知,完全公义的上帝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当人妄图代替上帝决定善恶的时候,结局注定悲惨,也是对上帝的僭越。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的公义,法律也是为着普通人所设立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是骗人的把戏,你见过皇帝受法律制裁的吗?要是统治者犯法怎么办呢?就没有更高的法来制裁他吗?我们相信有,那就是上帝完全的律法。有很多不信神的人也会说:正义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也有人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想,若没有一位完全公义的上帝主持正义,你的这些正义的盼望又如何实现呢?

罪与罚读后感范文600字2

《罪与罚》这本书是大一的时候就很想看,一直拖到现在,上周才终于完全读完。

俄国小说的人物名字都还挺长的,所以以下男主就简称为拉丝。

这本书简单来说就是讲了拉丝杀了俩人,且由他的“超人理论”来说自己的行为没啥不妥。在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思想发生了转换,决定自首,重新做人,最后被发配到了西伯利亚接受改造的故事。

小说没有体现天网恢恢,只充满走投无路的主旋律。

关于拉丝:

拉丝不局限于现存善恶观的思想是超然于当时的社会之外的。

在拉丝的眼里,人分两种:上等人和下等人。

前者遵守现存法律和道德准则,循规蹈矩;后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必要时有权逾越某些障碍,不受现存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这里要画上下划线的一句话是:超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也就是说,超脱于普通之外的人是被赋予与生俱来的权利生杀夺予的。

这是拉丝完成自己的谋杀计划而没有感到强烈的罪恶感的很重要的原因。

然而最沉重的负债就是就是良心债,主流价值观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拉丝最初那么笃信自己的价值观,最后不也“回头是岸”了吗。

这让我想起美剧哥谭里的match,作为一名专业杀手,一生杀过的人自己都数不清,他对bruce说,自己做了这么多坏事,却不用接受惩罚让他不禁怀疑上帝的存在。最后他选择吞枪自尽,也许他是一个很虔诚的教徒。

电影赎罪里的briony也是选择用余下的一生刻意是使自己受苦,渴望能够获得救赎。制造肉体上的痛苦来缓解心理上的难熬,这样的做法类似于给自己心理安慰:“我都为此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总有一天会翻篇儿的吧”。

no,it won't

即使放到现在,假使拉丝恰是一个雄辩家的话,我想他若想成为或拿破仑式的人物也未尝不可。

然而正是由于有太多独立不随俗的念头,眼前的贫困才愈加逼得他透不过气来。

尤其在接到母亲的信后得知妹妹为了保障他的生活而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这份愤怒,痛苦更是扭曲在了一起。他的脑子就像进了水的热油锅,噼里啪啦所有情绪都被无限放大。

拉丝向索尼娅坦白时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是因为肚子饿才杀人,那我现在就幸福了。

他杀人后匆忙拿的钱袋和其他东西都藏在石头底下,没有动用过。他一次也没有打开过钱袋,甚至不知道里面放着多少钱。

这可以说是最好稀里糊涂却也是有谋划的一次犯罪,甚至不好说其目的究竟是杀人还是劫财了。或许两者都不是。

书里有一点我没明白

在一次聚会中赶走卢仁后,拉祖米兴和拉丝的母亲及妹妹兴奋的商量着开启新事业,拉丝突然说了一句摸不着头脑的话:“你们好像在把我埋葬,或者要跟我永别。”接着就执意要走,拉祖米兴追出去,在黑沉沉的走廊里,在拉祖米兴和拉丝之间仿佛掠过一个奇怪的东西,一种什么思想,像是一个暗示,一闪即逝,双方突然理会到一种可怕的,丑恶的东西,拉祖米兴脸色白的像死人一般。

这里的暗示是什么,是在这里拉祖米兴知道了拉丝的秘密吗?不解。

关于印象深刻的片段:

1.穷非罪,乞才是罪恶

2.拉祖米兴:“你可知道,现在我要拿你怎么样?把你抱住,捆起来,夹在腋下带回家,去锁起来。”

3.母亲大概是预感到儿子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她害怕问,免得知道更可怕的事。

4.拉祖米兴年轻而狂热的头脑中确定下来了,决心在三四年内尽可能打下未来社会地位的基础,甚至要积蓄些钱,迁到西伯利亚去,在罗佳将去的那个城市里定居下来,他们一同开始过新的生活。

5.拉丝的母亲在不断的幻想中,在欢乐的梦中,流着泪度过了不安的一天。

6.这个不幸的丽扎维塔是那么老实,她被吓呆了,完全被吓昏了。连手也没有举起来去遮脸,虽然在这样的时刻,这是最必要的而且是一种很自然的姿势。因为斧头已经照准她的脸直劈下来。她只稍微举起空着的左手,不是去遮脸,而是慢慢向他伸去,仿佛要推开他似的。

(丽扎维塔自小被欺凌虐待,似乎失去了保护自己的意识)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是拉祖米兴和杜尼雅。不能免俗的喜欢阳光正面的人物,对于深沉使人猜不透的拉丝,不过是多谢想要了解的愿望

日记一则:有天晚上去买三明治,排队等半天,好不容易做好了要结账的时候,需要支付宝扫码付款,4g网不太行,赶紧连了店里的wifi,刚连上手机一黑,没电自动关机了。而我的钱包没在身上,没有现金。旁边也没有认识的人,店员拎着我的三明治等着我付款。

188249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