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的读后感范文(2)

关键词: 阅读论语的读后感,论语,读后感
炎辉0 分享 时间:

连孔子这么有名的人都能拜师,那我们呢?

你们知道孔子和老子是谁吗?他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年轻时,已经是著名的老师了,但他觉得知识不够渊博,就去拜老子为师。但路十分远,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他终于到了洛阳。在城外,他看见了老子,并谦虚地拜老子为师,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学习知识。最后,他成为了非常有名的老师,人们佩服他们的知识,更佩服他们的品行。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知识。我还明白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人从小到老,是不可能学完所有的知识的,如果学完了一丁点儿知识就骄傲自满,那这个人将来肯定没出息。

最后,我送大家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都能从别人那里学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孔子拜师也是这样的。

今天,放学回家后,我从书柜里拿出李一本写的<<孔子拜师 >>这本书认真地阅读起来,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讲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是一位对知识孜孜以求的人,他一生热爱学习,到处向人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由于孔子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学问,他年轻时就已经成为很有名气的老师了,但他从不满足在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学无止境,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决心再拜老师,继续学习。于是,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距家乡上千里的洛阳,拜当时的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老子。

可老子对他说:“你就是孔子啊!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您的学问很深,跟您学习,必有长进。再说,越是研究学问,越应学习更多的知识。”老子很感动,就收了他这位学生。此后,孔子每天不离开老师左右,虚心学习,随时请教。老子就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习结束了,辞行时,孔子恳求老师给予临别的教诲。老子拉着他的手,情真意切地说:“有学问不浅露于外表,讲道德不分贫富,你就是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你对我的尊敬叫我感动。”孔子听了老子的话,连忙行礼。回到家乡。孔子在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称赞孔子的学问,也很尊重他。

阅读论语的读后感范文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

阅读论语的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国学《论语》优秀读后感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700字作文

《论语》读后感200字作文

论语十则读后感500字

论语读后感800字精选

《论语》五年级读后感范文

论语读后感800字左右参考

读论语的读后感500字大全

论语中一句话读后感800字作文参考

论语五则500字读后感

189121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