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读后感400字(2)

关键词: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读后感400字,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心
阿祖0 分享 时间:

道讲完,讲德。德是什么?与道的关系,老子的德是具体事物生的原理。是道寓于具体事物的表现,也就是说德是物体从道那里得到,而成为事物的原理,等等的全是废话,没一句能懂的,只有德是道寓于具体事物的表现我们能理解到,一句话德是因为道的需要而产生的,道在起作用的时候我们所表现的一系列行为所依据的原理根据便是德,那便是道德。


#454894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读后感400字4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读了《道德经》,我们先了解认识了它的作者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我知道了老子曾经担任过周朝守藏室史官,是当时名声很大的学者。由于老子对当时的政治状况不满他曾经辞去了官职,出函谷关西去,写出了《道德经》。

  书上说,老子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把“道”至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著名的道家学派的名字就是这样子由此而来的。

  在今天,我们还能在各地的道观里看到老子的塑像,不过在香烟缭绕之中,他已经成为了“太上老君”了。

  

#58116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读后感400字5

从初中到现在已经学习过很多老子的文章,但系统完整地阅读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在这次暑假。阅读完后,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厚修筑的哲理所折服,不由得感慨: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留传给后人丰富的遗产,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勿庸置疑,当数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极其精炼,只有八十一章,总字数加起来不过五千。但老子用这极其精炼的五千言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可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尚不能一一参透。在这里只能凭自己理解写下感受最深的几点。

体会《道德经》,主要也就是体味老子的“道”,体味老子。

道,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在《道德经》一书中频频出现。老子对“道”有种.种构想,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之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因为虔诚的推崇,他赋予了它博大精深的涵义,也使得这个概念成为了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总的来说,他的“道”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修身养性、立身处世、安邦治国。先说安邦治国。《道德经》中有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想法,以满足老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心愿。在治国的过程中,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要求治国者的地位虽高而人民负担不重,遇到灾害站在前面带领人民群众去救灾,所以人民不受其害。《道德经》还说:“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以自己的知识治理国家,则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则国家就幸福昌盛。还有,只有“以正治国”,即以正直不阿的态度治理国家,为政清廉,处事大公无私,执政为民,执政者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这样,执政者的江山才稳固。君王顺着老子安邦治国的思想而行,则天下太平,国运昌隆。中国历史上的汉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就是明证。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学习其中的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之道。《道德经》中可以提炼出来的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之道十分之多。而且其中所载的修道之法,多为老子自身的体验,文字不多,但方法完整,从确立目标,到调心、调气,排除干扰,正确把握各种功境,最后完成与道,真理相合,无所不及。普通人顺着老子修身养性思想而行,可以正心、正法、正行,成就正果。

       

#45491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读后感400字6

老子是我国道家的创始人,他提出“清静无为”的思想,并撰写了《道德经》一书,影响了当时一大批仁人志士,是春秋战国时期争斗气氛的调节剂。与当时教育观念相反的是,老子提出:人要柔弱,愚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等,这一系列主张都蕴含着顺随自然的态度,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相统一。

观看老子道德经的视频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子提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把所有的精力智力集中到一点,而在其他方面做一个愚者才行。当今社会,人们普遍有一种浮躁心理,认为事情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出的.,不能沉下心思做学问,有考试也经常想要蒙混过关,而不是真正攻克难题,这就阻碍了科技的进步。同时做事情不能专心,三心二意,朝秦暮楚,很难持久,耐心的缺乏使我们很难有大的成就。并且很多人还想象着做一个全才的人,他们崇拜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却很难沉下心仔细了解一项事物,每每只能做到泛泛而谈却不知其深意,每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却都不精通,这不是社会需要也不是他人崇拜的学者。更令我深思的是,当今社会有一种现象,当我们面对真正的大家的时候,关注的往往不是他所擅长的领域,报道出的也会有其不擅长的一面,比如自理能力,沟通能力等,而不是持有一种崇敬或者佩服的态度去欣赏名家。我们相信人无完人,但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于真心沉下做学术的人,首先应该得到的便是大家的尊重而非满足某些人猎奇心理的诋毁。

做一个专心的人,更要做一个耐心的人,享受成功来临之前的努力,才会更珍惜成功后的喜悦;怀一颗诚挚的心,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懂得欣赏,才能感受阳光,清净,自然,顺应本心。



道德经有感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有感心得体会

道德经感悟和心得体会

道德经有感美文佳作

道德经六章感悟心得体会

道德经九章感悟心得

道德经第一章学习心得及感悟

道德经二章心得感悟

致良知阅读心得体会

2022《人性的弱点》个人阅读心得

关于培根随笔的读后感600字范文

192774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