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个人读后感示例(2)

关键词: 三国演义的个人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华栋0 分享 时间: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在这个故事中,周瑜想要害死诸葛亮,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完成不了就要军法处置。诸葛亮预计三天后就会有雾,就说三天后一定会造十万支箭的。周瑜让工匠们故意拖拉,故意不让他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几十条大船,又做了几千个稻草人站在船上。到了第三天,诸葛亮让鲁肃和他一起去曹操的水营,到了那里,诸葛亮让士兵们擂鼓呐喊,曹操以为东吴的人来攻打他,这时又到处是大雾,他就调集两万弓箭手来射箭防备,不一会,船上密密麻麻地都是箭。诸葛亮就下令回去了,到了岸边,一数,十几万支箭呢。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用他的智慧躲过了周瑜的暗算。

读了《三国演义》,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应该向三国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助人为乐,保家卫国,无私奉献。

三国演义的个人读后感示例篇4

读《三国演义》有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涌现出一个有一个不朽的人物:曹操,典韦,曹植,曹丕,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周瑜······一个个人物的出现都为这个时代的传奇增色增彩。

曹操,在这本书中被描述成一个虚伪奸诈的小人,为人憎恨,不过曹操虽说奸诈,但这个时代少不了这种人物。他挟天子而令诸侯,建立魏国,统一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似乎也为这个时代里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刘备,一个思贤若渴的人,招揽人才,爱民如子,似乎也是众望所归。他建立了蜀国,占据险要地势,又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势力逐渐增强,逐渐有了三足鼎立的实力。而孙权盘踞江东,不予外纷争,可是战乱不休,不去讨伐别人,就会被别人吞并。江东水多,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所以孙权得以建立吴国,与魏蜀鼎立,在战火中,吴国毫不逊色于魏蜀,孙权也好不逊色于曹操刘备。最终鹿死谁手,就待你揭秘······

三国纷争,烽火连天,血流成河。这一幕又一幕的画面在罗贯中的笔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一场场三国风云被拉开序幕。当然这不仅仅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也是军事师之间的较量。周瑜与诸葛亮斗智斗勇,三次较量,周瑜败了,临死前留下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呼喊,可见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在此之前吴魏还未建立,就曾放生过一场争斗——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十万大军前来讨伐孙权,可惜他的士兵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性,胜算本就不大他有生性多疑,不肯相信别人,中了离间计最终错杀了两员水军将领。后来又把船只连成一线,给了敌军可乘之机,最终周瑜用火攻取胜,大败曹军。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谁也阻止不了历史长河的推进,我们只有读书才可以再次看到当时的场景,在罗贯中笔下我们看到了一幕幕精彩的斗争。虽然中学生不需要用枪剑决胜负,但是这不代表没有竞争。我们的武器是笔,知识便是“士卒”,学习的知识便是指挥大军的筹码,胜败掌握在自己手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从现在开始“练兵”还为时不晚,为“明天”奋斗吧 !

三国演义的个人读后感示例篇5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一回桃园三结义》。这一天县城门口正在招兵。刘备看了告示唉声叹气,突然有一位大汉说:“大丈夫就应该为国捐躯,在这叹气有什么用!”他的名字叫张飞,刘备看他身强力壮十分喜欢就请他喝酒。刚喝的开心门口有来了一位推车的大汉,刘备见他威风凛凛就叫他一同加入饮酒,他就是关羽。三人志趣相投,他们再次到桃园相遇结拜为异性兄弟,对天地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我看的好感动啊!我也要好好学习交到自己的知心朋友!

三国演义的个人读后感示例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精选范文范例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通用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简短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200字10篇

有关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左右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字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字作文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字感想10篇

《三国演义》名著个人读后感

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450字作文

194429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