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关键词: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
婕音0 分享 时间:

《三国演义》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个个有声有色。故事始于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终于三国归晋。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1

你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吗?它使人受益匪浅,正如此,我爱上了历史。

早在东汉末年,因为汉灵帝的昏庸无能,许多想称霸天下的大人物开始出现了,这场长达近百年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作者罗贯中笔下的张飞是鲁莽的,但张飞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张飞为什么会这么鲁莽呢?仅是因为他曾是一个屠夫?还是因为他没有读过书,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书香气?不,都不是。我认为他是为了刘备好,刘备长得那样和善,这样去和敌国谈判,那敌国还不得得寸进尺吗!一个人讲究的是气场!但有了张飞可不同了,张飞往后一站,敌国就会知道刘备有后盾,虽然刘备他自己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他有兄弟呀!光是张飞的外貌就让你敬畏三分,这样的谈判,你说还会欺人太甚吗?

在这本书中,我最崇拜的人物就是诸葛亮。我想他的足智多谋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钦佩。读完《三国演义》整本书后,我至今还弄不懂诸葛亮为什么会知道还没有发生的大事?他又不是神仙。这也许就是诸葛亮的神奇之处吧!他对每一个人的习惯、弱点、性格捉摸得一清二楚。哪一次刘备惹下的娄子不是诸葛亮来收拾?真应该给他颁一个大奖!

他不仅聪明过人,还有像海一样的胸怀。对于张飞的刁难,他并没有像小人一样去计较、记恨,而是知轻重的把刁难放下,以大局为重,为刘备辛苦地打江山。

我很感谢作家罗贯中,因为是他写的《三国演义》教会了我很多人生道理:交朋友应该向刘备学习,有颗“三顾茅庐”的真诚之心;对任何事情的态度应该向曹操学习,三思而后行;做人应该向鲁肃学习,待人诚实……

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2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是罗贯中的毕生心血,里面有不少教育意义。

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其实有时伯乐比人才更重要,如果没有伯乐,一个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空有力而心不足,而曹操与刘备让许多人的能力得以施展。只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伯乐,才能让自己的道路好走一些,愿每一个人都能遇到懂自己的伯乐。

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3

在这个快乐的暑假中,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最大的乐趣。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空城计”。故事是这样的:蜀军的街亭失守,魏军就在这时候开始全面攻打街亭。而蜀军力量薄弱,与魏军硬拼肯定失败。

怎么办呢?孔明站在围城上,轻摇鹅毛羽扇,突然计上心来。他下令全城士兵及百姓不能发出任何声音,然后把城门打开,等魏军来。

魏军的大队人马来了,看见城门大开,孔明悠闲地坐在门口弹琴,心想城内肯定有大军埋伏,魏军怕中埋伏,于是就不敢入城攻打,也就只好退兵了。孔明不费一兵一卒让兵力强大的魏军退兵,真是足智多谋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取得胜利最重要的是要用脑。

怎么样,这则故事好听吧,要是喜欢的话,你也可以去看看,里面还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等精彩的故事,保证你一看就会喜欢上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还可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呢!以后我还要读更多的课外书,学习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4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可以使人快乐,阅读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在我读过的书中,对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要属《三国演义》了,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把我带入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小说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之间发生的斗争和一系列的故事。内容不但丰富多彩,而且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

196918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