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篇(2)
在惠安馆这一章中,作者介绍了一个“疯子”母亲--秀贞。秀贞与一位书生相爱,没结婚,就给他生了一个孩子。但这孩子脖子后头正中间有一块青记,秀贞的母亲就单纯地认为这是阎王爷一生气,用手指头给戳到世上来的,简直是造孽!所以就把孩子抱走扔掉了,打这儿以后秀贞就再也没有见到孩子,书生也消失地无影无踪。对丈夫和孩子过度的思念,使她近乎疯狂,但她仍然给孩子起名、做衣服,并打算去找孩子。
在当时,几乎所有认识秀贞的人都认为她是一个疯子,为一个可能已经不存在的孩子而神魂颠倒。但小英子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秀贞只是一个因失去孩子而过度悲伤的母亲,并不是所谓的疯子。我觉得小英子说的对,作为一个母亲,孩子一生下来就没见到过孩子,是多么的“杯具”啊!后来即使她疯了,但她对孩子的爱却像所有正常的母亲一样,没有丝毫的减退。不管她的孩子在或者不在,知道或者不知道,明白或不明白,她的爱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俗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意思是不管孩子走到哪里,父母都会时时刻刻惦记着孩子,惦记着孩子的吃饭、惦记着孩子的睡觉,惦记着孩子的安全……。在我家,是“女行一步父母皆担忧”。
有一次,我到同学家去玩。临走之前,爸爸反复叮咛我注意安全,电话一定保持开机状态……。我刚到同学家不一会儿,爸爸妈妈的电话就一个接一个地轮番上阵,他们好像早已算计好时间一样,真是一对“黄金搭档”啊!当我问爸爸为什么总是给我打电话的时候,爸爸只说了一句话:“我太担心你了……”
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世上只有父母最疼爱我们了!父母既可以为我们付出一切,又可以包容我们的缺点。让我们珍惜这份无价的爱吧!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篇五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写的一部令人感慨的书,以前总是不大爱读,但今天读起来,是我真正感到了里边的快乐、幸福、悲伤、离别、无助的感觉。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候的孩子到游艺圆里看露天电影,听戏、玩耍……这一切,都是作家林海音在《城南旧事》描绘的景象。读着读着我渐渐的走进了书里:一个小女孩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日本飘扬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好奇,惠安馆面前的“疯”女人,常被打骂的小伙伴妞儿,隐藏在荒草丛中的小偷儿,敢于冲破旧家庭追求新生活的兰姨娘,丢下自己的孩子来做妈妈的宋妈,严厉的爸爸,他们都曾和英子朝夕相伴过,但最后都一一离去。
书中还写了自己儿时可爱的童真看法,描写自己的生活。父亲中年早逝令她一日之间长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亲28岁做了寡妇,她为母亲痛心,母亲是爱她的,没有回天津,不想让孩子们吃苦,令我不由得而同得想起了我妈妈对我的爱与呵护。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但是却是很真实、纯朴。
英子的看法是不同的,那么的纯真、无邪。使我感动,他会用善心对待每一个人,不管是好人坏人,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这种难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这本神奇的书,像一位绘画大师,缔造出了真实的人性世界,善恶、冷暖为我呈现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演出。合上此书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