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个人读后感水浒传
《水浒传》里的108位好汉虽然都是作者虚构的,但他们有血有肉,都是好汉。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当你读完《水浒传》,可以试着写一篇水浒传读书心得加深自己的印象。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五年级个人读后感水浒传”,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472197五年级个人读后感水浒传篇1
前些天,我读了《水浒传》,水泊梁山那替天行道的大旗,那一百零八将栩栩如生的性格长久的留在我的脑海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林冲,最可怜的就是宋江。
林冲这个人有两个特点:一是忍;二是狠。高衙内欺辱他的妻子,他忍了;诱他进白虎堂,判他去充军,他忍了;解差用开水烫他,甚至要杀他,他忍了;从八十万禁军教头到看守草料场,他忍了。他忍,是因为他对朝廷还存有幻想。当到了“风雪山神庙”时,幻想破灭了,他忍无可忍了,大开杀戒,一口气杀了六个人。投奔梁山,王伦不肯收留,他忍了,寄人篱下,当晁盖上山时,他又忍无可忍了,杀了王伦,体现了一个“狠”字。
在说宋江,他从来就是脚踩两只船,对朝廷充满幻想,总以“给兄弟们一个好的出路”给自己留条后路,于是,聚义厅变成忠义堂,人人得而诛之奸臣高俅倒成了座上客,导致林冲气的吐血,他接受招安的日子,也是林冲吐血身亡的日子。接着,他又征讨同样是起义军的方腊,结果兄弟们是死的死、亡的亡。最后朝廷对他还是不放心,赐他自尽,他临死还带上李逵。可谓可怜、可悲,令人心生厌恶。因此,我喜欢豪爽、仗义、百折不回的武松、鲁达,以及对朝廷彻底死心的林冲。讨厌和宋江一路货色的吴用,卢俊义。
总之,我喜欢着本书,那栩栩如生的一百零八人将伴我同行,这就是我读《水浒传》后的一点感受!
#572165五年级个人读后感水浒传篇2
我是个故事迷,从拿《水浒传》到这本书开始,我就一直兴致勃勃,直到把它看完为止,才消停了些许。看完之后,心里有很多感慨,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下。
《水浒传》记叙了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在一起,反抗腐败政治,到被朝廷受召,奉命抵御辽兵的侵略,最后又分散,败落的状况。随着剧情发展,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古代江湖人士是多么的讲义气,重情义。
梁山好汉中有很多是为了朋友或兄弟而杀人,犯法,最后被逼上梁山。他们的性格坦荡,不拘小节,注重义气,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只要朋友有困,兄弟有难,他们一定会挺身而出,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感觉。就连看到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受到欺负,也绝不袖手旁观。无论对方官有多大,权有多高,他们也绝不惧怕,是黑就是黑,是白就是白,更不会为钱财、权势或美色而背信弃义。
回到现实生活中,再想想自己,是那么的小气。居然为一些芝麻大小的事情大吵大闹,争的面红耳赤,甚至还大打出手。现在想起来真是过意不去。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是讲义气,重情义的。有许多人交的朋友其实都是狐朋狗友,朋友好的时候是兄弟前,兄弟后的。朋友不好了,有困难了,就开始推三阻四,避而不见。
要是人人都有《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那样讲义气,重情义,那么世界就会多一份真挚的感情!
#705299五年级个人读后感水浒传篇3
中华礼貌,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计其数的传世巨著。《水浒传》就是其中之一。这部书主要写了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却都以“感恩”为主旋律。
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国之基础,人之根本。它用一种无形的力量维持着社会人际关系,历代文人默客都曾以诗词歌赋的形式颂扬过感恩,其中就有一些传世名篇,比如说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等,可是“感恩”在《水浒传》中却有着别样的生动体现。
还记得及时雨私放晁天王的事吗当年晁盖是朝廷通辑的要犯,可是他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极好的地位。所以有很多人同情他。可是晁盖仍没有逃脱朝廷布下的天罗地网,被抓了起来。宋江很是佩服晁盖的为人,便偷偷地放了晁盖,使晁盖脱离虎口,免于一死,晁盖为了回报宋江的救命之恩,便扶持他为梁山的第二把交椅,统一梁山。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广为人知的故事,古人尚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仁义,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当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他人,学会知恩图报。
感恩是我们必备的基础。人们常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却道:“收人玫瑰,手留余香”。正如《水浒传》中鲁达为解救金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得救的金氏父女不忘鲁达的大恩大德,帮忙鲁达逃脱了追捕。
可是《水浒传》中有太多的不知感恩、不明白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别人的事例。常常是官官相护,狼狈为奸。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致使官逼民反,社会动乱。
感恩不是盲目的。在影视作品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些字眼:“您的大恩大行,没齿不忘。我愿为您上刀山,下油锅,在所不辞。”可曾想过你报恩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可见感恩不能盲目。那么应当如何感恩呢首先应当了解你的“恩人”的为人,依情景而定,然后再采取必要的报恩措施。否则你将会上当受骗,就像《水浒传》中,朝庭招安梁山好汉,然后乘机消灭他们。善良的宋江不明白朝庭意欲何为,盲目地理解了招安。致使梁山好汉死伤无数,仅有几人存活。所以,太过于相信别人是不对的,还要看“施恩人”意图如何!防患意识不可少,可谓“人心隔肚皮”呀。
亲人是我们生活的堡垒,紧不可摧。他们给予我们爱的温暖和情真意切的关怀。我们感恩于他们,仅有他们无私地奉献,才铸造了今日的我们。可是在《水浒传》中有这么一出:潘金莲是武大郎之妻,可她却不守妇道,红杏出墙,与西门庆发生了关系,后被武大郎发现,潘金劳不但不思悔改,向丈夫道歉,反而与王婆联手将武大郎杀害,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亲人犯了一些不可原谅的错误,那我们应当怎样办我的看法是:我们不应当继续感恩于他们,而是用强制性手段,使他们悔改,不让他们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或许这就是我们对他最好的回报。
#400885五年级个人读后感水浒传篇4
《水浒传》即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它的发光之处,今天让我再次随各位梁山伯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他们的‘忠孝义’。故事里德人物刻画的十分传神、性格鲜明。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夫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助她们逃跑,激怒郑屠夫,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夫。这一切都充分的体现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接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是对母亲的孝给他的力量。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杀的,为了替哥报仇,于是割下了潘金莲的头,杀了西门庆,获罪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他们有对国家和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让李逵造反,宁可朝廷负他,他衷心不负朝廷;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梁山中一百零八将,记忆深刻的还有智多星吴刚、神行太保、戴宗、等等都是让人敬佩的英雄好汉。水浒传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167635五年级个人读后感水浒传篇5
今天我看完了水浒传,被水浒传里面的英雄气概深深的震撼了,从宋江的仗义疏财,到卢俊义的武功盖世,到吴用的足智多谋,书写着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再到后来的为朝廷所用,也突显出了梁山好汉们放下私仇为国效力的豪迈。我决定我以后也要做一个敢爱敢恨,顾全大局,豪爽洒脱的人。
#412370五年级个人读后感水浒传篇6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仅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我的祖国,对自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我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资料.《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仅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能够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能够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能够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活力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我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一个人,能够不相信神,却不能够不相信'神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