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一个美好的词,代表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可是在高尔基的《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不但难称幸福快乐,甚至十分不幸。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篇1
今天,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作《童年》。《童年》这本书是由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写的,这本书是他的一本自传小说,是由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改编写成的。
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阿廖沙的小孩。他一生经历了别人想象不到的苦难,他三岁时父亲便病死,他那刚出生的弟弟马克西姆也去世了。这两道消息就如同晴空霹雳般接连打到阿廖沙那可怜的母亲身上。母亲原本灿烂的笑容再也看不见了。不久,他们乘坐的轮船也到达了尼日尼,外祖你也住在这里。刚到尼日尼,阿廖沙便被表哥陷害,于是两人都遭到了一顿毒打。但是在他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令人温暖,让人难忘的人,如:处处都保护他的兹刚.尼克;敢于和他同吃苦,同患难的三兄弟;像阳光一样温暖,勇敢的外祖母。敢于进行科学探索的“好事情”,到处帮助他的格力高力。
我最喜欢书中的“好事情”。我喜欢他那在科学中探索的精神,我虽然也爱科学,但我还是没有他那股精神,我容易半途而废。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和阿廖沙一样,他在看到别人在欺负一个傻子时,他就会出来制止,并且他也极富有爱心,当我看见有人在欺负小动物时,我也会于心不忍,心里会想: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呢,同时心里会气愤不已。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揭露了帝国主义的可耻!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篇2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读过《童年》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阿廖沙在幼年时,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独寂寞,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故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得家产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记印。
童年是每个人漫漫人生的开端,儿童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响,那么会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则会让人丧失目标、困惑迷惘。这就好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连开头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会很好地继续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时又接触到了一种小市民的社会生活,而这个阶层的人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厌恶。然而,阿廖沙单纯、完美的心灵并未受这些消极态度的同化,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他所有的内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让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我们在内心感到空旷时,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它会净化你的灵魂,让你生出无限感慨。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篇3
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但是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乐基的童年却是非常的悲惨。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辽沙.彼什科夫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在那里,到处都是争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阿辽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三岁了,当年的高乐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想想自己无论做什么事,还要父母给我帮忙,就说一次做奥数题吧,读了一遍以后,觉得这道题很难,根本不经过自己动脑子试一试,就要爸爸来教我,其实这道题很简单,还没等到爸爸来教,我已经做出来了。记得还有那次夏令营吧,在绿色学校里,教官要求我们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说说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先要擦肥皂,然后这边搓搓,那边搓搓,再……,洗到再来,衣服还是不成样子,脏的地方还是脏,所以爸爸批评我依赖性太重,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辽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辽沙的爱,给予了阿辽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辽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谁都能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还会出现争吵、打架之类的事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